門式起重機機構形式
大型造船門式起重機的機構形式的改進較大。由于這種形式的門式起重機,電動防爆懸掛起重機,起升高度一般在8、9十米左右,單鉤的起升重量300t到500t。如何合理的配置起升絞車的形式,降低小車的重量,是設計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由于起重量大,起升高度高,在前期設計的門式起重機,起升絞車一般采用雙卷筒形式。卷筒布置在上小車的兩側,鋼絲繩由卷筒直接下放至吊鉤滑輪組,由于部件重量和載荷重量均處于上小車的懸臂端,造成上小車自重較重。
目前在小車的起升機構的布置形式上,一般采用單卷筒的起升絞車,運用鏈條驅動的絞車排繩機構,絞車布置在小車的中部,不僅減輕了絞車的自重,并利用絞車的重量平衡了部分起升載荷的重量,從而減輕了小車的自重。隨著我國機械行業整體制造水平的提升,歐式起重機,硬齒面減速器代替了中硬齒面減速器,新型結構的鋼絲繩代替了傳統的鋼絲強,也使得機構的重量得到了進一步的降低。新型小車的自重與傳統小車的自重相比大約可減輕重量1/3左右。
有兩個吊鉤的起重機,在主、副鉤換用時和兩鉤高度相近時,主、副鉤必須單獨作業,以免兩鉤相撞。可以檢查起重機的主要金屬結構和主要零件。檢查連接焊縫有無焊接裂紋,主梁有無殘余變形和失穩。如果發現問題,應該暫停停止操作并更正。門式起重機具有場地利用率高、作業范圍大、適應面廣、通用性強等特點,在港口貨場得到廣泛使用。
門式起重機發展歷程
隨著我國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所建船舶的噸位也越來越大,各地船廠也大多由船臺造船的船塢造船發展,船塢的主要配套設備––大型造船廠門式起重機的需求也迅速增長。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起,逐步開展船塢加大型造船門式起重機造船的研究,這種造船型式早始于大連造船新廠。鑒于當時國內的機械行業總體發展的水平不高,大連造船新廠從國外引進了580t和900t大型造船式起重機各一臺,用于該廠的15萬噸和30萬噸的船塢,巢湖起重機,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開始自行研制開發大型造船門式起重機。渤海造船廠480t×122m和南通中遠川崎300t×116m門式起重機的設計建造,使我國在大型造船門式起重機的設計建造領域內逐步走上了自我發展的道路。2010年3月10日下午15時,隨著一聲落鉤哨聲響起,北面柔性支腿主管吊裝---,我國一臺龍門起重機誕生了。該起重機跨度為230米,為國內大跨度,起重機公司,標準載重為900噸,實際載重可以達到1500噸,由武橋重工總承包制造安裝完成。它的順利制造安裝標志著公司在---型造船龍門起重機制造領域跨入了領列,標志著我國在大型船用門機制造方面有了新跨越,突破了我國大型船舶裝備制造的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