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漿料施工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表面不平整現(xiàn)象:灌漿料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產(chǎn)生的原因: 1.灌漿料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撐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松動、泡水,致使新澆灌灌漿料早期養(yǎng)護時發(fā)生不均勻下沉;
3.灌漿料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二次灌漿料,使表面現(xiàn)象出現(xiàn)凹陷不平或印痕。
---措施 : 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操作,澆筑灌漿料后,應根據(jù)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勢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yǎng)護;模板應有足夠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應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并防止浸水,以---不發(fā)生下沉;在澆筑灌漿料時,加強檢查,灌漿料強度達到1.2n/㎜2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流動度對灌漿料性能的影響:
表示材料流動性能的方法國際上有三種,即流動度法、漏斗法和坍落度法。它們的限界值分別是:流動度法的限界值***240mm;漏斗法流出時間范圍是8±2 s;坍落度法的限界值***25cm.目前,我國普遍采用流動度法考查灌漿料的流動性能。為了滿足灌漿施工自行流動的要求,灌漿料的流動度必須大于240mm.國外灌漿料的流動度指標,低規(guī)定為240mm.如果沒有---的流動性能,狹小的空間是灌不進去的,達不到飽滿填充的效果,即使其他性能再高,支座灌漿料,對灌漿工程也沒有意義。所以,灌漿料的流動度是評價灌漿料優(yōu)劣的首要條件。
灌漿料的流動度隨加水率用水量/干料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加水率過---出現(xiàn)泌水現(xiàn)象和降低抗壓強度。灌漿料加水率的可調節(jié)范圍應在1%以內。
灌漿料的流動度隨停放時間的增加而減小。所以在進行灌漿施工時,對灌入的拌合物要---地用竹劈子往復拉動,地腳螺栓灌漿料,以維護其流動性能。
灌漿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漿料應從一側灌入,直至另一側溢出為止,以利于排出設備機座與混凝土基礎之間的空氣,使灌漿充實,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
2.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xù)進行,不能間斷,并應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3.在灌漿過程中不宜振搗,---時可用竹板條等進行拉動導流。
4.每次灌漿層厚度不宜超過100mm。
5.較長設備或軌道基礎的灌漿,應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長度以7m為宜。
6.灌漿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表面有泌水現(xiàn)象,武漢灌漿料,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對灌漿層厚度大于1000mm大體積的設備基礎灌漿時,可在攪拌灌漿料時按總量比1:1加入0.5mm石子,但需經(jīng)試驗確定其可灌性是否能達到要求。
8.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要剔除的部分應在灌漿層終凝前進行處理。
9.在灌漿施工過程中直至脫模前,應避免灌漿層受到振動和碰撞,以免損壞未結硬的灌漿層。
10模板與設備底座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漿施工。
11灌漿中如出現(xiàn)跑漿現(xiàn)象,應及時處理。
12當設備基礎灌漿量較大時,應采用機械攪拌方式,以---灌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