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濕性潮解粉塵和潮解性粉塵的吸濕性
cao、na2co3、nahco3、nacl等易在濾布表面吸濕硬化,或潮解后變得粘稠,導致除灰困難,壓力損失增大,甚至停止運行。在這種情況下,處理吸濕性和潮解性粉塵的一般預防措施如下
粉塵源設施無論是否在運行,均不得連續啟動。只有在粉塵源設施啟動時,才能啟動。當灰塵積聚在濾布上形成一層時,不允許濕空氣通過。許多烘干機和燒結窯產生的廢氣大多是高溫高濕氣體。當操作停止時,溫度下降,濕度上升,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應在除塵設備上安裝一個小型熱風發生器。這樣,當粉塵源裝置停止運行時,熱空氣的內部溫度可以保持不變。采用預涂法,即在粉塵濃度較低的局部除塵情況下,家具廠粉塵處理可先在濾布上預涂一層其他粉末,即只向管道供應其他粉末。運行一段時間后,在濾布上附著一層此類粉塵,然后可以收集到要收集的濕粉塵。
安全的除塵系統已成為工廠生產的“標準配置”,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安裝有效的除塵系統,創造一個無塵的工作環境。在易產生火災和靜電火花的加工設備的除塵管道和進入除塵設備的主管道上安裝火花檢測和滅火系統,以“”引起粉塵的火源。在除塵系統上安裝防爆、泄爆、抑爆等有效裝置,將可能導致粉塵的危險降至低。以-工人的健康和-,避免甚至消除此類工廠安全事故的發生
某鋼鐵廠有2座660m3的高爐,每座高爐出鐵場設置有1個出鐵口及3個鐵水罐位,對應配備1套布袋除塵系統;出鐵場廠房為半封閉,出鐵場平臺四周敞開,屋頂設天窗自然排風,由于現有出鐵場除塵系統能力不足,高爐出鐵時煙氣不能有效控制,---是外界氣流---的時候,煙氣污染---。2座高爐共用1個汽車上料口,運送各種塊礦和雜礦,同時通過皮帶運送燒結礦和焦炭,皮帶輸送及轉運站各點粉塵污染---;每座高爐礦槽對應配備1套電除塵系統。原有的除塵系統覆蓋面有限,設備能力不足,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均超標。該鋼廠處于執行---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地域,自2015年起高爐出鐵場除塵系統有組織粉塵排放要達到≤15mg/m3,高爐礦槽、原料除塵系統有組織粉塵排放要達到≤10mg/m3[2],依靠原有除塵系統無法滿足。
為達到“一五”排放標準,工程以“重密閉、輕風量”為設計理念,按照化利用現有設備和合理規劃有限空間為原則,對除塵系統的除塵罩、管道布置和除塵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對無組織排放采取封閉半開放式廠房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