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運是指使用船只進行人或者貨物的運輸。
定期船運指在固定的行線上之港口間,依照預先安排的船期往復航行,接受零星雜貨或貨柜貨運之船只而言。與定期船運相對的是不定期船運。定期船運的優點之一是運費較為穩定。
運單是國內水路貨物運輸基本的合同形式。《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規定:“大宗物資運輸,可按月簽訂貨物運輸合同。對其他按規定必須提送月度托運計劃的貨物,經托運人和承運人協商同意,可以按月簽訂貨物運輸合同或以運單作為運輸合同。零星貨物運輸和計劃外整批貨物運輸,以貨物運單作為運輸合同。”“如承、托運雙方當事人無需商定特d約事項的,可以用月度托運計劃表代替運輸合同。”“在實際辦理承托運手續時,托運人還應向承運人按批提出貨物運單,作為運輸合同的組成部分。”根據這一規定,水路貨物運輸形式有二:一是月度貨物運輸合同;二是運單。前者適用于計劃內大宗物資運輸,后者適用于零星貨物運輸和計劃外貨物運輸。在按月簽訂貨物運輸合同的情況下,也必須簽發運單,作為運輸合同的組成部分。實踐中,還有按季度、半年、一年簽訂的運輸合同,家具和家居用品運輸,也存在航次租船合同形式。
以運單作為運輸合同,托運人只需根據貨物的基本情況以及承托雙方商定的運輸條件填寫運單,承運人在運單上加蓋承運日期戳,運輸合同即告成立。運單首先是貨物運輸合同,賴以確定承托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其次,運單也是承運人接收貨物的收據。運單記載的貨物數量或重量是承運人接收貨物的初步證據,至卸貨港發生貨物滅失、短少或損壞,承運人應承擔賠償責任,除非承運人能夠證明貨物的滅失、短少或損壞是由于承運人可以免責的事由造成的。再次,運單還是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主要憑證。承運人在目的港必須核對收貨人的身份,將貨物交給運單記載的收貨人。
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18000多公里,島嶼海岸線14000多公里,流域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條,大小湖泊有 900多個。中國是上水路運輸發展較早的之一。據記載,中國在公元前2500年已經制造舟楫,從事水運。早在商代即已出現帆船運輸。春秋吳國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開鑿了上第d一條運河──胥溪,全長100多公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挖成長30多公里的靈渠,連接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靈渠上的斗門又稱陡門,---世d界上早的船閘。---的大運河,肇始于春秋吳國,以后經歷代---是隋、元兩代的-開鑿,定制家具運輸,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長1794公里。8~9世紀,唐代對外運輸絲綢及其他貨物的船舶,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北宋時為增加糧食載運量和提高結構強度而建造的對槽船,是當今航運發達所用分節駁船的雛型。12世紀初,中國首先將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導航。15世紀初至30年代,明朝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經歷亞洲、非洲30多個和地區。凡此表明,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的水路運輸事業不論在對本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方面,運輸,或是在開展對外貿易和國際交流方面,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清時期,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工程機械運輸,尤其自1840年鴉d片戰爭開始的帝f國主義---以后,中國水運事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1949年------成立以來,中國水運事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30多年來,水路客、貨運量均增加16倍以上,旅客周轉量增加 9倍多,貨物周轉量增加約90倍見表。輪駁船總載重量噸位增加50多倍。沿海和長江港口吞吐量增加20多倍。其他諸如航務工程、船舶和港口機械修造工業、通信導航、救助打撈、船舶檢驗、港航---以及水運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等等,也都有較為迅速的發展。在全國各種運輸方式總貨物周轉量中,水路運輸的比重由5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80年代初的40%以上。海港和河港的對外貿易貨運量在總吞吐量中占有的比重,由50年代后期的1/7增加到80年代初的1/4,沿海港口達1/3。目前中國的商船已航行于100多個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中國當前已基本形成一個具有-的水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