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利眾禾土元養殖 立體化高密度養殖技術
1、飼養密度與飼養土的厚度
1-4齡地鱉蟲一般飼養土的厚度為2-3厘米,隨著地鱉蟲的生長,飼養密度越來越大,要逐漸增加飼養土厚度。飼養密度與濕度的關系。如密度過小,地鱉蟲活動量小容易引起飼養土板結、干濕不均勻,影響其生長(因地鱉蟲生長所需水份是靠其自身的體表來吸取的),達到一定飼養密度,通過地鱉蟲的活動量,就可均恒掌握飼養土的濕度,一般6個月就可完成一個世代周期。飼養密度不能過高,一般用手拍擊池底,池面會出現波浪似的-狀為高密度。
2、飼養的密度與溫度
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需種卵0.35kg(出蟲率70%-80%),當其生長到4-5齡時,可利用蟲體溫度來控制飼養室溫度(飼養室可按照立體恒溫方法建造)一般0℃為冬眠期,不需加溫;0℃-25℃為不宜生長期;25℃-32℃為宜生長期
3、飼養密度與經濟效益
高密度飼養在同等投資的情況下,可節約能源、開支,提高產量。
4、飼養密度與喂養管理
喂養中,適宜掌握飼養密度,對掌握好喂食量有利,不會出現剩食缺食現象,同時有利于濕度均恒,使地鱉蟲蛻皮正常。
現在跟合作社緊密聯系的地鱉蟲養殖戶有千家以上,其中孟河有13家,等地有260多家養殖戶在馬士鋒指導下開展地鱉蟲養殖工作,建立了長期的供銷合作社關系。
跟各地1000多家地鱉蟲養殖戶訂有購銷合同,平均每戶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馬士鋒也因此榮獲了“農業經濟人”的光榮稱號。
去年,富利眾禾養殖場生產干蟲80噸,收購并售出干蟲180多噸,自貢土元養殖,銷售總金額1000余萬元。本場培育良種1萬斤,并指導20多家養殖戶培育良種,全年收購種卵28噸,種卵銷售金額為627萬元。
現在,事豐地鱉蟲養殖工作規范,為地鱉蟲養殖戶的樣板充分發揮作用!
富利眾禾成功養殖地鱉蟲,成了勞動-的典型。周邊農戶對養殖地鱉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殖場就攝制了一套《中華地鱉蟲立體養殖技術》光盤,為養殖戶提供了整套科學成功養殖地鱉蟲的技術資料。
近幾年,富利眾禾在《農事百事通》、《科學種養》、《農村養殖技術》等多個報刊上發表了幾十篇中華地鱉蟲養殖實用技術文章,建立了“富利眾禾網站”,負責隨時提供地鱉蟲養殖技術咨詢服務,每天-和來電均在百次以上,登門求教求助者紛至沓來。對于來電來訪者,馬士鋒總是熱情接待,免費指導。
特種養殖在農村是個新鮮事,養殖土元技術知識,孫廣斌的優勢在于他所學的。土元和蝎子主要為-,孫廣斌讀的又是醫學,所以對這個項目更容易接受。另外,他還專門拜訪了山東農業大學專門搞昆蟲養殖研究的,在具體考察過之后,他發現土元養殖不用藥、無污染、市場潛力-,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產業。
帶動周邊-
在家人的支持下,孫廣斌的養殖事業開展的很順利。土元其貌不揚,但市場上一公斤賣到60元左右,而蝎子更是能賣到900元/公斤的。在創業初期嘗到甜頭后,孫廣斌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并投資300余萬元建成了濰坊大的特種養殖基地。
孫廣斌于2014年成立了昌樂中農豐康土元養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聯戶養殖,提供良種和養殖技術,協助回銷成品。同時邀請高校的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和新產品研發,主要養殖土元、蝎子以及產品鏈產品。合作社成立以來,很多村民不再外出打工,并積極返鄉創業,帶動周邊百余名成員進行特種養殖,為他們闖出了一條-之路。
孫廣斌說:“以創業帶動就業,把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和農村閑置勞動力加以整合,通過一個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做成一個產業鏈式的結構,共同把事業做好。”
2016年,孫廣斌帶著他的特種養殖項目參加了濰坊市大學生-創業大賽,并終獲評“濰坊市大學生創業者”稱號。創業大賽開拓了他的眼界,也增強了他做大做強特種養殖的信心。
大賽過后
“-的青年應該不遺余力地開展農村建設,要盡情發揮青年才智,富利眾禾農業土元,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為跨越式發展提供新動力。要發揚傳統,勇挑重任來體現我們的價值。”孫廣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