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灰比對水泥漿起著-重要的作用。過量的水會使拌合料發生泌水并降低其強度,同時也會產生較大的收縮,結果將降低硬化砂漿的耐久性。經驗表明,同定錨桿所用的砂漿的適宜的水灰比為0.4~0.5,灰砂比為1∶1或1∶0.5(比)。
為了增加砂漿的流動度,降低硬化后的收縮,提高強度,可在砂漿中加入非引氣型外加劑。但應注意,外加劑不能對拉桿材料有腐蝕作用。
錨桿的長度
根據需要而定,一般要求超過擋墻支護背后的主動巖土壓力區或已有滑動面,并需在穩定地層中具有足夠的有效錨固長度。通常長度為15~25m,單桿錨桿大長度不超過30m,錨固體長度一般為5~7m,有效錨固長度不小于4m。在飽和軟黏土中錨桿固定段長度以20m左右合適。
錨桿鉆孔直徑
一般為90~130mm。用地質鉆機也可達146mm;用風動鑿巖機鉆孔,大直徑為50mm左右。
錨桿設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巖土層錨桿的允許拉力與巖土層的性質關系很大,在硬巖土層內大拉力可達1500kn,在一般黏性土或非黏性土中,單錨拉力約為300~600kn,因此錨桿的錨固層應盡量設置在-的巖土層內。
2)錨桿設置前,應對地-的構成、巖土的性質、地下水情況進行詳細勘察,不允許將錨固層設置在有機土層或液性指數il<0.9或液限ωl>50%的黏土地基,或相對密度dr<0.3的松散地層內。
3)在允許情況下,盡可能采用群錨,避免使用單根錨桿。
4)各個部分的錨桿都不得-或交叉設置。
5)錨桿要避開鄰近的地下構筑物和管道以及其他障礙物。
6)巖土層錨桿非錨固段部分,要-不與周圍巖土體黏結,并適當隔離,以便當巖土滑動時,能夠自由伸長,有利于錨固力均勻地傳給錨固段,而不影響錨桿的承載能力。
7)在有腐蝕性介質作用的巖土層內,錨桿應進行防腐。
二次注漿法
二次注漿法是把錨桿的錨固段與非錨固段分兩次進行灌注。先灌注錨固段,在灌注的水泥砂漿具有一定強度后,對錨固段進行張拉,然后再灌注非錨固段。因此,國外有些稱二次注漿法為預應力注漿法。二次注漿法可使錨固段與非錨固段界限分明,還便于在錨固段用-的水泥砂漿進行壓力注漿,而在非錨固段可用一般水泥砂漿不加壓力進行灌注。
目前有效的對錨桿錨固段實現高壓灌漿的方法就是采用帶套環的管子,這些套環管的直徑不小于36mm,其側向小孔用橡膠圈覆蓋。將鋼制注漿插入套環管內,然后用密封圈把所要求注漿的位置封住。當完成對密封圈限定段的注漿處理并用水沖洗套環管后,再移至下一個側向孔處注漿。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在次注滿整個錨固段后,借助自由段與錨固段交界處的密封袋,可以兩次或多次高壓注漿,直至達到所要求的承載力為止。
注漿壓力影響錨桿的承載能力,因為錨桿的承載力與錨固體-土層的抗剪強度直接有關,錨桿臺車,注漿壓力愈高,孔壁周邊土壓應力σ值愈大,錨固體與周邊土結合得愈緊密,c值也隨之提高,結果,錨桿承載力值-增大。如果注漿壓力很低或-灌漿,錨固體與-土層抗剪強度c則取決于原狀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和土層的靜壓力。
注漿時要注意,對于靠近地面的土層錨桿,注漿時如壓力過大,可能引起地表面膨脹
隆起,或者影響附近原有的地下構筑物和管道的使用。在確定注漿壓力時,每米厚度的注漿壓力可按2.2mpa來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