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更多的是一項審美性指標,所以對“底”優劣的評價不具可定量性。底色是翠以外的其他顏色。當翡翠無色時,“底”為種、水、光澤、凈度的綜合體現,而當翡翠為滿綠或滿色橙、黃、黑等時,廈門翡翠,顏色與底子融為一體,此時“底”即為種、水、色、光澤和凈度的綜合體現。可見,翡翠的“底”包含了兩個關鍵要素和三個一般因素,兩個關鍵要素是質地種和透明度水,三個一般因素是光澤、基礎色和翡翠的凈度。因此,評價一件翡翠成品或半成品“底”的優劣,主要看翠與種、水之間相互映襯的效果。“底”潔凈細膩的翡翠玉料經加工后,其表面非常光滑,在光的照射下通透潤澤,能充分反映出翡翠玉件的神韻和靈氣,翡翠界的商業人士稱這種現象為“寶氣足”。
冰種底水 “底水”,說的是翡翠的透明度,業內有多種稱謂,如“水頭”。其實“水頭”的概念是用在翡翠毛料上,典型的是用“隔片”借陽光看翡翠毛料有幾 分水,也就是透明度。這是看毛料的-技術,但成品料薄,一眼即可看,鮮用此招。也有的將“底”視作肉,有粗細之分,所言仍是透明度。水足,但肉粗的少 見。對于透明度還有的稱之“種”、“底子”、“種水”等等,多種書籍皆不統一。本文統一稱之“底水”。
水種翡翠玉質結構略粗于老坑玻璃種,光澤、透明度也略低于老坑玻璃種而與冰種相似或相當。其特點是指翡翠的透明度 透明度越高水頭越好 種是指內部結構 內部結構越仔密 種就越老 相反內部結構越粗糙 種就越嫩,通透如水但光澤柔和,細觀其內部結構,可見少許“波紋”,或有少量暗裂 和石紋,玻璃種翡翠,偶爾還可見的雜質、棉柳。顏色翠綠呈脈狀分布,極不規則;質地有粗有細,半透明。其底色為淺綠色或其他顏色。如淺灰色或豆青色,其結構主要為纖維和細粒一中粒結構。花青翡翠的特點是綠色不均。有的較密集,翡翠手鐲,有的較為疏落,色有深也有淺。花青翡翠中還有一種結構只呈粒狀,水感不足,因其結構粗糙,所以透明度往往很差。花青屬中檔或中低檔品級的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