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修供養:廣指所供之境,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普賢菩薩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悉皆供養。供養之物有財供養與法供養。財供養:有內財與外財。內財,如《法華經》說:用身、口、意三業恭敬供養,即禮拜-供養。外財,指金錢田舍等。修行者、具大悲心。內財,如《法華經》說:用身、口、意三業恭敬供養,即禮拜-供養。隨緣能施,盡心供養。即一香一華,亦稱理成就。如偈說:愿此香華云,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菩薩二乘僧。法供養:以如來-,開示眾生,轉迷啟悟。如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逢人即勸,逢人即念是為法供養。吾人廣修供養,可由小到大,由近及遠,如法供養。可先勸一家,由一家及他家,從一方及十方,普賢菩薩稱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
無上釋尊/普賢菩薩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據中云:白敘: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 為與會諸大菩薩及末法一切眾生向 無上釋尊 提了四個問題:
1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凈境界,云何修行?
2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于幻?
3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
4若諸眾生,于生死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心,云何解脫?
普賢愿望之一
禮敬諸佛:禮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進行禮拜。即心觀想,身禮拜,口稱念: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諸佛。在頂禮時,達到一心不亂,五體投地,深入法性,離能所想。如偈說: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阿彌陀佛影現中。我身影現彌陀前,頭面接足皈命禮。同時要教化無量的菩薩,令他們心地清凈,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這種發大心的菩薩都充滿他所化度的國土。是則內佛外佛,同一實相,隨一一禮,若佛若禮,重重無盡。自覺我身前有諸佛,諸佛前有我身。即是一一塵剎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賢。一一普賢皆悉合掌禮拜。則一普賢之身,遍入一切普賢身內;一切普賢,皆攝歸一普賢身內。正如《大般若經》說的: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