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凈水裝置和城市供水廠的凈化流程一樣。它有:混凝池、沉淀池、過濾池、水質穩定裝置、反沖洗裝置、水泵及電氣控制柜。分別介紹如下:
1、混凝池:投加混凝劑的原水由進水管進入混凝池內,用的攪拌機攪動,使水中的懸浮物和混凝劑充分接觸反應形成礬花。一般凈水裝置是采用渦流反應來使水和混凝劑混合,但效果受水量的變化而不穩定。該凈水裝置則用攪拌機混合,不受水量變化而影響效果。
2、沉淀室:水經加混凝劑混凝后形成礬花,流到設備的沉淀池內進行沉淀,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法,經過梯形斜板沉淀室沉淀完成固液分離,沉淀下來的污泥排入泥斗。
3、過濾池:經沉淀后的水流到過濾池過濾,濾池結構:底部為布水管,中部為石英砂,上部為---煤。過濾速度為10m/h,后清水流到清水池內消毒處理后飲用。過濾池反沖周期為12小時左右,反沖時間為5-10分鐘。
我司專門為養殖場研發了一款養殖水處理設備,處理咸水,淡水直至符合養殖使用水。外觀和普通的海水淡化設備沒什么兩樣,但是配置和技術實現上大為不同。
咸水處理成淡水或淡咸水
符合低鹽或淡水養殖,設備如上圖,這種處理比較常規。
海水養殖循環水處理工藝技術
隨著海水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擴大,由此導致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由于養殖海水體系中的初級生產者種類和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高密度養殖生物的生長需要,養殖過程中需投放餌料和化學品,作為養殖生物生長的營養和消毒劑等。這樣,若不對養殖廢水加以處理直接排海,養殖廢水中所含的剩余餌料、化學品殘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機質和毒性物質的養殖生物排泄物會加劇養殖鄰近海域海水富營養化程度和水質污染,并引發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態環境問題。實際上,近年來,海水養殖廢水排海總量已經超過陸源污水排放,這可能是導致有害赤潮頻發、規模不斷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海水鹽度效應,以及養殖廢水中污染物結構與常見陸源污水的差異,增加了養殖廢水的處理難度。因此當前單純針對海水工廠化養殖廢水外排處理的專有技術較少。目前,主要采用常規的物理、化學和生化工藝處理養殖廢水,目的在于降低養殖廢水中化學耗氧量(cod)、懸浮物(ss)和氨氮等物質的濃度,然后循環利用。
超濾系列之常用術語
1化學加強反洗
化學加強反洗是指在超濾膜進行反洗的同時向反洗水中加入化學---,去除膜表面沉積的小量污染物,同時防止污染物的大量沉積與微生物滋生。
2化學清洗
化學清洗是指當超濾膜內積累的污染物通過反洗或化學反洗無法去除,同時跨膜壓差達到規定的界限值時,周期性地對設備進行較長時間的化學藥液清洗。化學清洗一般需要采用酸、堿、殺菌劑或清洗藥劑進行循環清洗。
3完整性檢測
在超濾系統運行過程中,膜組件中的膜絲會發生或斷絲,從而破壞了膜組件的完整性。一般采用壓力氣泡試驗來鑒定膜絲的完整性。當發現有纖維時,可用堵絲針和溶劑堵死此絲的兩端,使其與系統隔離。
4截留率
截留率是指膜截留某種分子量物質的百分率。通常把能截留90% 某種分子的分子量作為超濾膜的截留能力,花卉用水處理設備,稱為截留分子量或切割分子量。
5回收率
產水量與進水總量的百分比,回收率=產水量/原水量×100%。
6) 回流比
在錯流過濾的模式下,回流的濃水流量與產水流量之比。
7 內壓與外壓
中空膜絲式超濾膜組件根據原水的流入與產水的流出方向的不同,分為外壓和內壓式兩種。外壓指壓力施加于膜絲外壁,原水在膜絲外流動,透過膜絲的產水從膜絲內一端或者兩端集中后流出;內壓指壓力施加于膜絲內壁,原水從膜絲內一端流向另一端透過膜的產水從膜絲外集中后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