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
一、鼻腔
鼻以和骨構成支架,表面的皮膚較厚,皮脂腺和汗腺較發達。為和的好發部位。鼻腔內面覆以粘膜,粘膜下方為、骨或骨骼肌。鼻粘膜分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三部分。
一前庭部
前庭部vestibular region是鄰近外鼻孔的部分。粘膜表面為復層扁平皮上皮,近外鼻孔處為角化型上皮,其余為未角化上皮。固有層為致密結締組織。近外鼻孔的粘膜含鼻毛和皮脂腺,鼻毛無立毛肌。可阻擋胃吸入空氣中的大塵粒。近呼吸部的粘膜固有層內有少量混合腺及彌散淋巴組織。
二呼吸部
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的面積較大,占鼻粘膜的大部,包括下鼻甲、中鼻甲、鼻道及鼻中隔中下份等粘膜。生活狀態的粘膜呈淡紅色,表面為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杯狀細胞較多圖14-1。上皮纖毛向咽部快速擺動,制作動物-模型,將粘液及粘著的塵粒推向咽部而被咳出。固有層結締組織內有較多粘液腺、漿液腺和混合腺,分泌物經導管排入鼻腔,與上皮內杯狀細胞分泌物共同形成一層粘覆于纖毛上。呼吸部粘膜的-供應較豐富,建鄴-模型,并有豐富的靜脈叢,中、下鼻甲處尤多,使粘膜形成許多小隆起。靜脈叢管壁薄,腔大似竇狀,它們隨動靜脈吻合的開放和關閉而有周期性充血變化,通過散熱和滲出,對吸入空氣起加溫和濕潤作用,患時,靜脈叢異常充血,粘膜腫脹,分泌物增多,鼻道變窄。固有層內淋巴組織較多,還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患時,鼻分泌物中可見此類細胞。
----動物模型
實驗性模型
常選用大鼠、家兔或狗、猴來模型。取一定量含游離sio299%以上的dq-12型石英粉,經酸化處理后,選取尖粒95%在5μm以下的那一段混懸液,烤干后準確稱取需用量加生理水制成混懸液---,大鼠用50mg/ml,小鼠----模型,每只氣管內注入1ml;家兔用120mg/ml,用塵量按120mg/kg體重計算,在暴露氣管后注入,均可成典型的模型。
-觀察實驗
鼻腔及鼻旁竇
用頭部正中矢狀切標本,并結合顱骨標本觀察。
1.鼻腔 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半。鼻腔后部經鼻后孔與鼻咽相通鼻腔外側壁有三個鼻甲,分別稱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個鼻甲下方有鼻道,分別稱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中鼻道有鼻旁竇的開口,可用探針探察。下鼻道前部有鼻淚管的開日。在鼻腔內面,-動物模型,包括鼻甲、鼻道處均襯有粘膜。
2.鼻旁竇 為鼻腔周圍顱骨內含有空氣的腔,共有四對,即上額竇、額竇、蝶竇和篩竇。上領竇、額竇、篩竇的前群和中群都開口于中鼻道;篩竇的后群開口于上鼻道;蝶竇開口于下鼻甲的后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