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式裝載機的工作裝置由鏟斗、動臂、搖臂、液壓缸、連桿和前車架等6個主要部件組成,通過18個鉸接點相互連接,配合尺寸多,各部件對稱度要求高,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大,原因復雜。
1、工作裝置裝配和使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裝載機的工作裝置在裝配和使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裝配困難。部件裝配不上或裝配后鉸接處轉動不靈活,此時需要拆卸下來用火焰加熱糾正或到胎具上校正,費工費時,影響裝配的順利進行;有時幾個部件雖然能夠裝配起來,但由于裝配間隙不均、尺寸誤差和形位公差超出要求,容易造成局部磨損和干涉現象,保山裝載機鏟斗,留下---。
(2)整機出廠后使用一段時間出現事故。根據用戶反映,出現的問題有:搖臂彎曲扭斷、動臂變形、橫梁開焊、鏟斗拉斜、撕裂以及液壓缸拉傷漏油、活塞桿彎曲等。
(3)鏟斗的非正常使用。根據施工現場的作業對象物情況和作業內容,沒有選用不同類型的斗齒。其次,選用合適齒座的斗齒,如果斗齒與齒座之間間隙較大,在鏟掘時容易搖晃,發生早期磨損和斗齒脫落。第三,斗齒應該保持鋒利,鏟斗兩側斗齒一般比中間的磨損的要快,當兩邊的斗齒磨損的比中間的斗齒短很多的時候大概2-3cm,可以將中間與兩側的斗齒位置互換,繼續使用。第四,每天作業前,目測檢查鏟斗斗齒的松動和磨損情況。如果鏟斗斗齒的磨損超出使用限度,就會損壞齒座和鏟斗。
除了鏟斗這個易損件外,其他工作裝置在制造過程中,由于焊工裝精度不能滿足要求,焊接過程中的變形以及加工中的操作不規范等原因出現尺寸誤差和形位誤差,造成了裝配困難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力復雜引起磨損及破壞。裝載機工作裝置損壞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前車架和動臂上。
前車架
前車架是工作裝置的基礎件,礦山裝載機鏟斗施工有哪些要求,其它部件裝配在上面并與之形成一定的配合,因而其加工誤差直接影響到工作裝置的裝配和使用效果。前車架上有動臂上鉸接孔、動臂液壓缸連接孔和轉斗液壓缸連接孔
裝載機鏟斗在使用過程中過程中,主刃板往往出現上拱、下塌、扭曲等變形,為---主刃板平整,為此對鏟斗的結構和生產過程進行分析,找到了主刃板變形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防止措施。?
1?鏟斗主刃板變形原因分析?
1管理原因?鏟斗主刃板為板材氣割下料后外協加工件,由于板材的裝卸、運輸、存儲等原因造成主刃板出現上拱、下塌和撓曲變形。對前兩種變形,組焊鏟斗前可以在油壓機上對板材進行校平,但對撓曲變形卻難以調整,以至帶到以后的鏟斗組焊工序中去。?
2設計原因?鏟斗底部焊縫主要集中在背面,焊縫密集并且焊縫形式不合理使焊接工作量和熱輸入量都相當大。???
3操作原因?鏟斗組焊過程分三步:斗壁板卷板;斗壁板與斗側板組焊、對接主刃板、鋪斗底板、與支撐板一起上胎組焊鏟斗;焊接。這三步工序相互獨立順序進行互不干涉。?
2?防止鏟斗主刃板變形的措施?
1加強管理?鏟斗主刃板外協加工回廠后,對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校平,對撓曲變形的,把與斗壁板對接的邊緣采用半自動火焰切割機進割,50裝載機鏟斗損壞原因有哪些,這樣經過處理后,---了主刃板的平直。?
2改進設計?將斗底板與主刃板對接間隙減小,由原來的10mm改為5mm,去掉與斗側板5mm的對接間隙,與斗壁板之間長圓孔連續塞焊縫改為分布均勻的圓孔斷續焊縫。?
3提高施工?在卷板過程中要---壓型線與斗壁板兩邊平行,斗壁板兩端受力均勻,防止產生扭曲;鋪斗底板時---斗底板平整并且不高出兩側斗側板與主刃板構成的平面;焊接?鏟斗時盡量均勻對稱施焊,尤其主刃板與斗底板、斗壁板的對接焊縫要進行分遍分段施焊,降低焊接熱輸入量和焊接熱輸入集中程度,使正反兩面焊縫的焊接變形量相互抵消。?
3?結論?
裝載機在裝運過程中由于斗齒與裝載物之間的摩擦,斗齒與斗體之間磨損---,斗齒經過一段時間的磨損之后,就要更換,否則磨損鏟斗,影響裝載機的工作效率。
輪式裝載機是以裝卸散狀物料為主的多用途、---率的工程機械,前后機架、動臂、鏟斗是該機的關鍵結構件。在鏟運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以裝載機工作無力為主。
裝載機工作無力通常表現為:動臂舉升與鏟斗翻轉無力。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1、系統壓力低:
在分配閥測壓點處接量程為25mpa的壓力表,使發動機和液壓油在正常工作溫度、發動機轉速在1800r/min左右時,---分配閥轉斗滑閥,使鏟斗后傾到底,壓力表顯示的壓力應為17mpa。如果低于此數值,應拆檢安全閥,檢查先導閥彈簧是否斷裂、密封是否---、主閥芯是否卡死及阻尼孔是否堵塞等。以上均無問題時,調整調壓螺釘,使系統壓力達到正常值。
2、動臂缸或轉斗缸內漏:
分別將動臂缸或轉斗缸的活塞收到底,拆下無桿腔油管,使動臂缸或轉斗缸的有桿腔繼續充油。若無桿腔油口有較多油液泄出正常泄漏量應≤30ml/min,則說明活塞密封環已損壞,應更換;也可以使鏟斗裝滿載荷,龍工裝載機鏟斗價格在線咨詢,舉升到---位置,動臂---桿置于中位,并使發動機熄火,觀察動臂的下沉速度正常時應<40mm/h;然后,將動臂---桿置于上升位置,如果這時動臂下沉速度明顯加快,說明內漏發生在液壓缸;如果下沉速度變化不明顯,則內漏原因出在分配閥。
3、分配閥內漏:
分配閥內漏的主要原因有:總安全閥的主閥芯被卡死;閥桿與閥體的配合間隙太大正常配合間隙為0.025~0.040mm;閥桿或閥體拉傷;密封件損壞等。
4、工作齒輪泵內漏:
齒輪泵內漏表現為:工作時噪聲大、發動機轉速越高,則噪聲越大;在濾油器中可見到大量銅屑。應拆檢齒輪泵,檢測齒輪的端面間隙正常值為0.100-0.140mm齒輪的嚙合間隙正常值為0.005~0.015mm、齒輪的徑向間隙正常值為0.100~0.200mm,以及檢查密封件是否---的等。如有超差或損壞,應修復或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