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 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
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牙刷制造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組成部分機器人一般由執行機構、驅動裝置、檢測裝置和控制系統和復雜機械等組成。執行機構機器人---產物(18張)即機器人本體,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間開鏈連桿機構,其中的運動副轉動副或移動副常稱為關節,關節個數通常即為機器人的自由度數。根據關節配置型式和運動坐標形式的不同,機器人執行機構可分為直角坐標式、圓柱坐標式、極坐標式和關節坐標式等類型。出于擬人化的考慮,常將機器人本體的有關部位分別稱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夾持器或末端執行器和行走部對于移動機器人等。
1962年美國推出的一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后來,出現了具有視覺傳感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的工業機器人系統。
當今工業機器人技術正逐漸向著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種感知能力、具有較強的對作業環境的自適應能力的方向發展。當前,對全球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有影響的是美國和日本。美國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綜合研究水平上仍處于領1先---,而日本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數量、種類方面則居---。
雖然國內機器人的研究和應用已經越來越火熱,不過,國內機器人在技術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中國的機器人需要理智。”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李伯基表示。
技術瓶頸多 發展需理性
“單獨從工業機器人的角度來說,我國這么多年來還是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幾家比較大的主機企業已經成功研制出諸多產品,有的還開發出了從輕載到重載幾乎全系列的產品,并且還在逐漸完善產品譜系。”趙杰表示。
盡管如此,趙杰坦言,國內的產品與國外一些---的同類產品相比,在性能和一些關鍵技術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差距。“我國機器人產業面臨著產業空心化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