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別 名:樟木樹。
商品名稱:香樟
漢語拼音:xiangzhang
成份:
樹干和樹根含揮發油2~4%,油中主要成分為醚,含量達60~95%,其次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
加工采集:
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香樟基地,陰干。
功能:
溫中---,消食化滯。治胃,胃寒,痢疾。
性味:
微辛,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備注:
本品還可治,跌打損傷等癥。
植物形態:
常綠喬木,---25米。小枝具棱。葉互生,革質;葉形變異甚大,常為橢圓狀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具羽狀脈,側脈6~8對,脈腋有腺點。圓錐花序或聚傘花序;花小,綠白色;花被片6,卵形,內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球形,黑色,直徑6~8毫米;果托倒圓錐狀,紅色,香樟,有縱條紋。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葉(香樟葉)、果實(香樟果)均供---,各詳專條。
選方:
治,痢疾:香樟一錢,山茨菇五分,紅糖二錢,水煎服。
---部位:
為樟科植物的根或莖。
來自何書:
《紅河---》
【附方】
治---:樟木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治,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飲食:樟木一兩涂生姜汁炙令黃,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普濟方》樟木散
治,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擔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內,令人坐桶邊,放一腳在內,外以草薦一領圍之,勿令湯氣入眼,恐壞眼,安徽香樟,其功甚捷。《醫學正傳》
治咬傷:鮮樟樹枝,煎服二碗。《驗方選集》
【各家論述】《綱目》:及干須吐者,以樟木屑煎濃汁吐之,甚良:又中惡卒死者,以樟木燒煙熏之,待蘇乃用藥,香樟報價,此物辛烈香竄,能去濕氣、辟故也。
病蟲---
蟲害樟葉蜂。1年發生1~2代,5月上旬、6月上旬分別為---、2幼蟲期,取食嫩葉。---方法:可噴施90%晶體或50%---乳劑2000倍液,也可用或雷公藤粉末0.5kg對水75~100kg噴殺。 [3] 樟天牛。主要為害主枝和側枝,采用人工捕殺,或用填塞排泄孔。 [3] 樟梢卷葉蛾。1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嫩梢。---方法:3月樟樹抽發新梢后,---代幼蟲孵化時噴施50%二磷乳劑、50%---乳劑1000倍液,5d噴1次,連續2~3次。還可用40%200~300倍液噴殺幼蟲;當幼蟲大量化蛹期間,苗圃或小面積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葉燒毀,結合撫育進行林地除草培土,蟲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