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國推出的一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后來,出現了具有視覺傳感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的工業機器人系統。
當今工業機器人技術正逐漸向著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種感知能力、具有較強的對作業環境的自適應能力的方向發展。當前,對全球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有影響的是美國和日本。美國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綜合研究水平上仍處于領1先-,搬運機器人公司,而日本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數量、種類方面則居-。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搬運機器人,機器人的研究與發明得到了更多人的關心與關注。50年代以后,美國橡樹嶺實驗室開始研究能搬運核原料的遙控-機械手,如圖0.2所示,這是一種主從型控制系統,主機械手的運動。系統中加入力反饋,可使操作者獲知施加力的大小,搬運機器人購買,主從機械手之間有防護墻隔開,操作者可通過觀察窗或閉路電視對從機械手操作機進行有效的監視,主從機械手系統的出現為機器人的產生為近代機器人的設計與制造作了鋪墊。
服務機器人六大關鍵技術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報告預測,在機器人的細分市場,服務機器人在未來具有比工業機器人的市場空間。林科峰介紹說,中外企業已經快速切入了這個市場。
亞馬遜的echo機器人據說出貨量達到500萬,搬運機器人維修,xin推出的技術是直接按語音就可以完成支付。日本已經有像pepple陪護型機器人(由軟銀集團和法國公司合作推出),據日本媒體-,已經有超過7000部pebble被應用在了日本的商店、游輪和酒店當中,來為顧客提供服務、-和廣告營銷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