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加工的選擇材料是鋼鐵材料,無論采用何種模具鋼或鑄鐵,在沒有任何采用合適的表面處理情況下,一般都很難解決工件的拉傷問題。
從模具凸、凹模材料入手解決工件的拉傷問題,可以采用硬質合金,一般情況下,由這種材料制作的凸、凹模抗拉傷性能---,存在的問題是材料成本高,南京模具電鍍,不易加工,對于較大型的模具,由于燒制大型硬質合金塊較困難,即使燒制成功,模具電鍍,加工過程也有可能出現開裂,成材率低,有些幾乎難以成形。此外硬脂合金性脆,搬運、安裝使用過程中都要極其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現崩塊或開裂而報廢。另外由于硬質合金的組織結構是由硬質的碳化鎢顆粒和軟的粘結相鉆所組成,硬質碳化鎢顆粒的耐磨抗咬合性能---,而鈷相由于硬度很低,耐磨性較差,使用過程中鈷相會優先磨損,使凸、凹模表面形成凹凸不平,如此生產出來的工件表面也會出現拉痕,此時需對模具凸、凹模表面進行研磨拋光后方可進行再生產。對于奧氏體不銹鋼工件,由于其面心立方結構也容易與鈷相形成咬合而使工件的表面出現拉傷。
緊固件在加工和處理過程中,尤其在
引起壓力增髙到超過基體金屬的強度并產生微小的表面裂開。氫---活動并很快滲入到新形成的裂隙中去。這種壓力-裂開滲入的循環一直繼續到緊固件斷裂。通為了消除氫脆的威脅,緊固件要在鍍后盡可能快地加熱烘焙,以使氫從鍍層中滲出,烘焙通常在375-4000f176-190℃進行3-24小時。 由于機械鍍鋅是非電解質的,這實際上消除了氫脆的威脅。
1. 電圖像法
通過對鍍層的基體金屬通電,使其陽極溶解。溶解的金屬離子通過鍍層上的孔隙,電泳遷移到測試紙上。由于金屬離子和測試紙上的化學試劑會發生反應形成染色點,因此可根據測試紙上染色點的多少來判定鍍層孔隙的多少。
2. 氣體滲透法
氣體滲透法是將試樣暴露于腐蝕性氣體環境中一定時間后,通過顯微鏡觀測銹斑個數合腐蝕程度來計算孔隙率。本方法具有液體浸沒試驗沒有的兩個潛在優點:氣體滲透入孔隙的能力比液體強;許多氣體孔隙率試驗模擬了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孔隙發生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