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實事協商平臺《有事好商量》針對舊樓加裝電梯申報流程復雜的問題也展開了討論。商量討論,探討“-”服務,多樣化補償方案、讓群眾少-,為舊樓加裝電梯提速。
廣州需加電梯老樓至少5萬棟
隨著人口-的加劇,舊樓加裝電梯的需求越來越大。
提案-,《住宅建筑設計規范》要求“七層及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米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但由于歷史原因,廣州市八十年代及之后建設的七到十層的住宅樓房(其中房改房所占比例),許多都沒有按-規范設置電梯,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五萬棟。
這類房屋留下來的原有住戶大都已進入中老年齡段,有的成為獨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加上孕婦、傷殘等-,加裝電梯解決上下樓困難的訴求呼聲日益-。
雖然截至2017年8月,市國規委系統一共審批通過增設電梯約2800宗,舊小區加裝電梯申請方案,數量位居全國-,但是,廣州市加裝電梯工作進度仍然遠遠落后于群眾需求。
加電梯難的四大原因
對于老樓房電梯夢難實現的原因,-后-:
一是解決高低層業主矛盾的措施較乏力。
二是統籌協調力度不夠,相關資源得不到配置調動,舊小區加裝電梯補償協議,各區發展不平衡,各區工作-大不相同。
三是建設資金籌集困難。
四是缺乏業委會等自治組織的參與,引入第三方力量不足。
走進電梯轎廂,“一鍵”直達家門口,這曾讓老舊小區居民-不已。過去兩年,朝陽區共為老樓加裝電梯845部,人們出行、-不再困難。一部部電梯,回應著市民的訴求,增加了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體現著城市治理的智慧和水平。
潘家園街道武圣東里3號樓,一部嶄新的式電梯近-完工,即將驗收。居民進進出出,總愛帶著期盼的眼神多看它幾眼。“竣工那天,電梯公司邀請我們試乘。我個報了名。”居民劉士雄難掩興奮:“又快又穩,-棒。”
劉士雄今年72歲了,舊小區加裝電梯市場,在武圣東里住了30多年。年輕時,他不覺得爬樓有多費勁兒,可隨著年歲增長,從樓下走到5層中途得歇好幾次。3號樓一共有6層,每層設有臺階15級。據統計,60歲以上的有27人,不少人腿腳不便,面臨著出門難、-難的問題。
去年年初,大伙兒盼來了老樓加裝電梯的好政策,一張加梯通知貼在了樓院里。但因為個別底層住戶有疑慮,工程遲遲無法推進。為了把安裝電梯這件小事做成讓群眾滿意的好事,武圣東里居委會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反復協商、啟動議事平臺、召開居民會議等一系列努力。年底,社區再次貼出通知,這次,電梯真的要開始施工了。
打地基、移管線、安裝電梯……劉士雄幾乎每天都要看一看這個工地,還利用手機、相機拍攝記錄了電梯工程的全過程。“真的很感謝施工工人,大熱天都在干活。”他感嘆說。
半島全--- 李紅梅
8月22日上午,青島市市南區宏大路20號一單元加裝電梯項目交付儀式在20號樓前舉行。伴隨著熱烈的掌聲,來自一單元的業主們從建設單位手中接過了電梯鑰匙,正式開啟了電梯上的幸福生活。
宏大路20號的業主們興高采烈地向周圍居民介紹著自己乘坐電梯上下樓的感受。“原來感覺爬樓梯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經常需要走幾步臺階歇一下,如今上下樓一點也不費勁,感覺是件很享受的事情。”今年79歲的曲秀玲說,自己雖然住在3樓,但沒有電梯時上下樓可是件讓她非常頭疼的事情。家住6樓的王秀葵表示,舊小區加裝電梯,經過3個多月的等待,電梯如愿交付讓她非常高興。“這家建設單位非常用心,專門為我們建設了無障礙通道,讓我們可以推著輪椅直接從家里進入電梯。”王秀葵說,電梯給她的出行帶來了-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