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固定式將毛管和器主要是滴頭全部埋入地下的系統稱為地下固定式系統,這是在近年來滴灌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器堵塞減少后才出現的,但應用面積不多。
與地面固定式系統相比,它的優點是免除了毛管在作物種植和收獲前后安裝和拆卸的工作,不影響田間耕作,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缺點是不能檢查土壤濕潤和測量滴頭流量變化的情況,發生問題維修也很困難。移動式在期間,毛管和器在灌溉完成后由一個位置移向另一個位置進行灌溉的系統稱為移動式滴灌系統,此種系統應用也較少。與固定式系統相比,它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資成本,常用于大田作物和灌溉次數較少的作物,但操作管理比較麻煩,管理運行費用較高,適合于干旱缺水、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使用。
滴灌就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與器,將水和作物生長所需養分以較小的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層中。同時,滴灌可以與施肥結合,利用施肥器將可溶性的肥料隨水施入作物根區,及時補充作物所需水分和養分,具有-的增產---。
滴灌的主要設備有:滴灌管、滴頭、過濾器、施肥裝置、管道和連接管件、控制及計量裝置。
滴灌技術的優點是:滴灌比噴灌節水33%,比畦灌節水81.6%,與漫灌相比,可增產30%左右;節水、節能、省力,土壤不易板結,抑制雜草生長;施肥、澆水等一次完成: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等。
缺點是容易引起堵塞,可能引起鹽分積累和---根系的發展。
膜下滴灌技術是把滴灌技術與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把水與肥料融合后,一滴一滴地均勻、定時、定量輸送,浸潤作物根系發育區域,始終保持根系土壤疏松和含水狀態。減少作物間蒸發,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一、灌溉制度
地埋式滴灌,共計用水17548萬立方。滴水9次。精密滴灌共計用水17784萬立方。滴水8次。在滴灌時,根據新疆棉花各生育階段需水規律,制訂了灌溉制度。對滴灌計劃、滴灌周期、灌溉區、灌溉定額、值班制度等有實用價值,智慧滴灌方法,對棉花生產有指導作用,滿足棉花對水分的需要。按照棉花生育期的原則進行,前期少、中期豐、后期補。次滴灌在6月下旬蕾期,蕾期定額12立方/畝。七月份花鈴期滴灌3-4次,畝定額22立方,八月份鈴期每10天滴一次,畝定額15立方,九月份上旬滴后一次,畝定額10立方。整個生育期200-250立方。
為充分發揮膜下滴灌節水增產作用,膜下時,需要因時、因地、因苗制宜。地埋式滴灌在盛測水儀測量下,地面0-10cm土壤含水量變化小,云南智慧滴灌,表層基本干燥,防止了水分散失,使棉花下---期保持干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鈴霉爛。地表滴灌在盛測水儀測量下,地面0-10cm水分散失快。地埋式滴灌量集中在30-60cm,而地表滴灌量集中在10-40cm。從7月17日挖掘沖洗根系看,兩種方式下棉花根分布范圍不同,地埋式滴灌棉花根系發育窄、深,主要根系分布在10-50 cm,智慧滴灌產品,須根少,細長。而地表滴灌根系發育寬、淺,主要根系分布在10-30 cm,須根多,短粗。因棉花生長所需水量是分多層次向土壤中補充的,根系發育就不一樣。應根據不同類型土壤,在每次的滴量上不宜過大,智慧滴灌工程,水量過大易造成土壤耕層板結,土壤的透氣性變差,使土壤水、肥、氣、熱狀況不協調,造成棉花爛根,對棉花根系的生長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