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在中國是既古老又年青的運輸方式。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就創造了利用竹子連接成管道輸送鹵水的運輸方式,電廠水箱制作技術,可說是管道運輸的開端。到19世紀末,四川自流井輸送和鹵水的竹子管道長達 200多公里。但現代化管道運輸則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方得到發展。1958年冬修建了中國---條現代輸油干線管道:新疆克拉瑪依到烏蘇獨山子的管道,全長147公里。60年代以來,隨大油田的相繼開發,在東北、華北、華東地區先后修建20多條輸油管道,電廠水箱制作驗收規范,總長度達5998多公里,其中管道5438公里,成品油管道560多公里。主要有:大慶—鐵嶺—大連港;大慶—鐵嶺—秦皇島—北京;任丘—北京;任丘—滄州—臨邑;濮陽—臨邑;東營—青島市黃島;東營—臨邑—齊河—儀征等。
管道運輸不僅運輸量大、連續、迅速、經濟、安全、---、平穩以及投資少、占地少、費用低,電廠水箱制作,并可實現自動控制。除廣泛用于石油、的長距離運輸外,還可運輸礦石、煤炭、建材、化學品和糧食等。管道運輸可省去水運或陸運的中轉壞節,縮短運輸周期,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當前管道運輸的發展趨勢是:管道的口徑不斷增大,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管道的運距迅速增加;運輸物資由石油、、化工產品等流體逐漸擴展到煤炭、礦石等非流體。中國已建成大慶至秦皇島、勝利油田至南京等多條管道運輸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