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腳輪時---其的三大重要事項:
首先是原材料的檢驗,原材料進廠要有手續齊備的證明,---所用材料的能夠達到設計要求,進廠后材料一律要復檢(包括原材料的化學成分分析和機械性能實驗),不合格堅決禁用。
其次,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把關各個環節,必須進行嚴格的檢驗,要有詳盡的檢驗記錄和嚴格的工藝---。生產中應有明顯的檢驗和試驗狀態標識,---生產活動合理有序地進行。各工序憑檢驗員的檢驗標識進行交接,沒有標識、標識錯誤、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許轉序。下道工序有權拒收沒有合格標識的產品。
再就是是成品入庫前要檢驗并有詳細的記錄和產品成品標識并具有可追溯性。
腳輪出廠前的---步驟——性能測試。
滾動阻力與旋轉阻力測試。對于滾動阻力的測試,標準中是將三個腳輪安裝在一個固定的三臂底座上,根據不同的測試水平,將300/600/900n的測試載荷包括底座的施加于底座上,施加一個水平牽引力使測試平臺上的腳輪行駛速度為50mm/s允許偏差±5%,保持10s。由于腳輪滾動起始時摩擦力較大且有一個加速度,黑色尼龍雙聯腳輪,測試進行5s后測量水平牽引力,其大小不超過測試載荷的15%為合格。
旋轉阻力測試是在線性或圓周運動測試儀上安裝一個或者多個腳輪,使其方向與行駛方向成90°。根據不同的測試水平,對每個腳輪施加100/200/300n的測試載荷。施加一個水平牽引力使測試平臺上的腳輪行駛速度為50mm/s允許偏差±5%,且在2s內發生轉動。記錄使腳輪轉動的水平牽引力,其大小不超過測試載荷的20%為合格。
作為工業中常用到的搬運輔助部件腳輪,有的用再久都不會生銹,而有的腳輪買回去使用沒幾天就生銹了,不能用了,大部分腳輪之所以會生銹,多數和它的使用環境有關系。大量研究數據顯示,水和氧氣是導致工業腳輪生銹的主要原因。潮濕環境下,水分揮發在空氣中會與腳輪的外表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氧化膜,俗稱腳輪銹。腳輪銹呈現棕紅色,密度小,體積大,容易脫落。如果不及時處理好,整個工業腳輪都有可能會銹化,變成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