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澆筑混凝土。移走鉆孔蓋板,再次復查孔深、孔徑、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虛土厚度。有不符合標準要求時,要處理合格后,再進行下道工序。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放入前要先綁好砂漿墊塊或塑料卡;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吊直扶穩(wěn),緩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放到設(shè)計位置時,要立即固定。遇有兩段鋼筋籠連接時,灌砼導管,要采取焊接,基礎(chǔ)工程導管廠,以---鋼筋的位置正確,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放溜簡澆筑混凝土:在放溜筒前要再次檢查和測量鉆孔內(nèi)虛土厚度。澆筑混凝土時要連續(xù)進行,分層振搗密實,分層高度以搗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大于1.5m。混凝土澆筑到樁頂時,要適當超過樁頂設(shè)計標高,以---在鑿除浮漿后,樁頂標高符合設(shè)計要求。撤溜筒和樁頂插鋼筋:混凝土澆到距樁頂1.5m時,可拔出溜筒,樁機導管,直接澆灌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宜向孔底射水或射風翻動沉淀物3~5min。
混凝土應連續(xù)灌注,中途停頓時間不宜大于30min。
在灌注過程中,常德導管,導管的埋置---宜控制在2~6m。
灌注混凝土應采取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的措施。
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shè)計高出其不意0.5~1m。
使用全護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時,護筒子底端應埋于混凝土內(nèi)不小于1.5m,隨導管提升逐步上拔護筒。
引起樁身砼夾泥或斷樁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1、初灌砼量不夠,造成初灌后埋管---太小或?qū)Ч?--就沒有入砼內(nèi)。
2、砼灌注過程拔管長度控制不準,導管拔出砼面。
3、砼初凝和終凝時間太短,或灌注時間太長,使砼上部結(jié)塊,造成樁身砼夾渣。
4、清孔時孔內(nèi)泥漿懸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過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沉積砂層,阻礙砼的正常上升,當砼沖破沉積砂層時,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砼內(nèi)。---時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導致砼灌注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