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鐵紅的制備工藝
傳統的制備方法有干法,即高溫煅燒法;另一類是濕法,即酸溶液氧化法。主要原料局限于鐵皮和鐵屑,復合顏料,生產周期長、能耗大、生產成本高。近年有一些新方法在嘗試:
1將feso4 7h2o研磨成粉末后,加入nh4hco3及表面活性劑peg(---)-400,室溫下研磨40min,水洗、醇洗、抽濾、烘干得前驅體粉末,后經熱解得納米級氧化鐵紅產品。這種室溫固相合成方法操作簡單,原料---易得,產品粒徑易于控制,是一種較好的制備納米級fe2o3粉末的新方法。
2鐵泥為原料制備氧化鐵紅顏料:以工業廢渣鐵泥為原料,經拌酸氧化制備出了鐵紅顏料,制得的產品符合油漆、涂料等對鐵紅顏料的要求。鐵泥干法制備氧化鐵紅顏料:將原料鐵泥加入---作為氧化劑,放入馬弗爐中煅燒得氧化鐵紅顏料。此兩法研究出了利用工業廢渣鐵泥制備氧化鐵紅的工藝路線,從而杜絕了鐵泥對環境的污染,且變廢為寶,有一定的現實可行性。
3鈦白副產物制備氧化鐵紅顏料:將一定量的鈦白副產物加熱到500℃,保溫2h,冷卻后取出研磨,使其粒徑達到氧化鐵紅所要求的范圍,再加熱到800℃保溫2h,充分煅燒得到氧化鐵紅。
1.顏料的顏色:是顏料對白光組分選擇性吸收的結果。顏料的物理性質如分散性,酞菁顏料,在一定限度內影響顏色,因為分散程度影響顏料的反射條件,一般粒徑越小,色調越深,亮度越大。
2.遮蓋力:色漆涂膜中的顏料能遮蓋起那承受涂膜的表面,是它不能透過涂膜而顯露的能力。
3.著色力:某一顏色與另一顏色混合后形成顏色強弱的能力,駱系顏料,著色力強,用量就少。
4.吸油量:顏料吸油料的大小和分散程度有關,但又不是分散度單獨決定的。
5.顆粒大小:不僅決定顏料的特性,而且也決定著涂膜的。
6.耐光性:顏料在光的作用下,顏色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7.粉化性:制成涂膜后經過一定時間的暴曬,涂膜中的成膜物被破壞,表面上的顏料無法牢固地繼續在涂膜里,而從涂膜中脫落,形成一個粉末層,可以被擦掉或用水沖洗掉。這種現象就叫粉化。
8.機構組成
.水分:顏料水分太高,往往給涂料造成許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