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是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器具,在古代鼎是統治者權利的象征,自古以來各朝代的帝王都喜歡建造大型的銅鼎,以顯示他們顯赫的-。現在大部分的銅鼎都是仿照古時候的銅鼎制作的,外形相似。簡單的介紹一下古代銅鼎的主要成分。
銅鼎的主要成分并不是純銅,另外,司母戊鼎,不同朝代銅鼎的成分也是不同的。商代銅器的主要金屬成分是銅、錫和鉛,從測定結果看,各個時期的不同器物在合金比例上并不一致。商代早期的一件銅爵經測定含銅92%,錫7%,而另一件錛則含銅98%,錫只有1%。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銅禮器中,銅鼎,有的含銅81~88%,錫5~8%,鉛1~6%;有的含銅71%,而鉛則-21~24%。
現在市場上銅鼎的成分也不是純銅,一般都是合金制作的。
現代的大孟鼎基本上主要以仿古居多,鼎的意義也在不斷演義著不同的含義,現代人在繼承前人的成果同時,三足雙耳 銅鼎,也在不斷的進行著-。從古代的權勢象征到到如今的廣泛應用,成為公司信譽,能力的標志。大孟鼎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大孟鼎開始是用來祭祀和宴會用到器具,到了商周時期開始變成重要的禮器之一,所謂的鼎在古達原本只是用來做飯用的工具,經過歷史的發展它變成了權勢的象征,成為了一個的象征,是一個富貴的標志。
北京校友會捐贈的這座“校訓鼎”,青銅鼎,是一尊銘文為老-茅以升書體“-”的青銅鼎,高1.92米,長1.72米,寬1.35米,重1.5噸,由北京校友會誠邀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中國金屬藝術工藝-,井岡山博物館-銅像、北京天壇銅雕鑄造者,在金屬工藝美術界享有盛譽的石洪祥-歷時一年設計,并用古法工藝-打造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