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鏡檢術的方式及要求
1正相鏡檢orthscope:又稱無畸變鏡檢,其特點是使用低倍物鏡,不用伯特蘭透鏡bertrand lens,被研究對象可直接用偏振光研究。同時為使照明孔徑變小,推開聚光鏡的上透鏡。正相鏡檢用于檢查物體的雙折射性。
2錐光鏡檢conoscope:又稱干涉鏡檢,研究在偏振光干涉時產生的干涉圖樣,這種方法用于觀察物體的單軸或雙軸性。在該方法中,用強會聚偏振光束照明。
1載物臺的中心與光軸同軸。
2起偏鏡和檢偏鏡應處于正交位置。
3制片不宜過薄。
偏光顯微鏡的介紹和運用前應進行的檢查
??偏光顯微鏡的介紹和運用前應進行的檢查
??偏光顯微鏡用于檢測具有雙折射性的物質,如纖維絲、紡錘體、膠原、染色體等。和普通顯微鏡不同的是:其光源前有偏振片起偏器,使進入顯微鏡的光線為偏振光,鏡筒中有檢偏器一個偏振方向與起偏器筆直的的起偏器。這種顯微鏡的載物臺是能夠旋轉的,偏光顯微鏡訂購,當載物臺上放入單折射的物質時,無論如何旋轉載物臺,因為兩個偏振片是筆直的,顯微鏡里看不到光線;而放入雙折射性物質時,因為光線經過這類物質時發生偏轉,因而旋轉載物臺便能檢測到這種物體。
??偏光顯微鏡是精細而貴重的光學儀器,又是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常用工具,如有損壞,將直接影響教學和科研工作,因而應該留意保養、愛護,運用時應當自覺遵守運用操作規程。
??運用前應進行查看。
??顯微鏡要對座固定運用,不利隨意轉換和搬動顯微鏡。搬動和放置顯微鏡時,動作要輕,-轟動,避免損壞光學系統。移動顯微鏡時,有---手握鏡臂,并托住鏡座。
??顯微鏡一切鏡頭均經校驗,不得自行拆開。鏡頭有---保持清潔,如有塵土,需用筆刷或鏡頭紙輕輕地將灰塵鏟除,切勿用手或其他物品拭擦,偏光顯微鏡定購,以防損壞鏡頭。
??顯微鏡鏡頭及其他附件,需置原附件盒中,并放在固定位置,-墜地,附件用畢放回原處。
??切勿隨意自行拆卸顯微鏡,或將附件互換運用。
??薄片置于物臺上時,薄片蓋玻片有---向上,并用彈簧夾夾住薄片。
??用高倍物鏡準焦時,需眼睛傍觀,切忌眼睛在目鏡中觀察,避免形成薄片壓碎,損壞物鏡。
??更換物鏡時,---要用手握物鏡轉盤滾動,切忌用手直接抓住物鏡滾動,避免物鏡滾動。
??運用上偏光鏡及勃氏鏡時,切忌猛力推送,避免震壞。
??儀器損壞或調節失靈時,切勿強力扭動。
??顯微鏡運用完畢,需將上偏光鏡及勃氏鏡推入,滾動粗動手輪將物鏡提起,鏡筒上要留一目鏡,封閉電源,并罩上儀器罩。
偏光顯微鏡在裝置上的要求
1光源:采用單色光,因為光的速度,折射率和干涉現象由于波長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鏡檢可使用普通光。
2目鏡:要帶有十字線的目鏡。
3聚光鏡:為了取得平行偏光,應使用能推出上透鏡的搖出式聚光鏡。
4起偏鏡:要求偏振方向為東西方向,可以任意旋轉90°以上。
5檢偏鏡:要求偏振方向為南北方向,可以任意角度旋轉,需附刻度游標,以方便檢測與定量分析。
6伯特蘭透鏡勃氏鏡:是把物體所有造成的初級相放大為次級相的輔助透鏡。它可---用目鏡來觀察在物鏡后焦平面中形成的平涉圖與偏光圖黑十字,而且還可用于調節顯微鏡的孔徑光闌時使用,尤其是在高倍物鏡時,由于物視場小,偏光顯微鏡儀器,使用勃氏鏡可以用目鏡觀察而充滿整個視場。
7波長片或稱為波片、試板、補色器、補償器等:將已知的非均質晶體磨制成一定厚度的定向薄片,標定其光程差與快、慢光方向,根據補色原理測定物質光學性質與鑒定物質類型,波長片可分為以下幾種:
固定光程差補色器
a.1/4λ波片云母試板:光程差為鈉光589nm或綠光546nm的1/4波長,廊坊偏光顯微鏡,在正交偏光下處于45°位置時呈現一級灰的干涉色。
b.λ波片(石膏試板):光程差為鈉光589nm或綠光546nm的1個波長,在正交偏光下處于45°位置時呈現一級紅的干涉色。
上述波長片的快、慢光方向可以在插板上標識,一般快光方向平行插板方向,慢光方向垂直插板方向。
可變光程差補色器
a.石英楔子quarzkeil/quartz:是將無色透明的石英晶體平行于光軸切制成楔形薄片而形成,厚度一般為0~0.2mm,慢光方向常用γ或n表示,插入過程中會呈現出一至四級的干涉色,由暗灰色至黃色變化。
b.貝瑞克補色器break compensator:是一種繞軸旋轉變化而進行光程差測定的補色器,于1913年成功試制后,現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