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換熱器設計注意的安全事項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板式換熱器的安全事項還是現如今必須要關注的:1、設計指標。換熱器的設計指標包括工作流體的種類及其流量、進出口溫度、工作壓力和換熱器效率等。航空航天器用換熱器還應包括允許的壓降、尺寸和等。2、總體布置。換熱器的總體布置首先要選定換熱器的類型和結構,流體流動形式及所用材料,然后選熱傳熱表面的種類。要考慮運行溫度和壓力等。3、熱設計。換熱器的熱設計包括傳熱計算,流阻計算及確定尺寸。進行熱設計除技術性能指標外,還需要有傳熱面的特性包括換熱特性、流阻特性和結構參數以及流體和材料的熱物性參數,可以講優化技術應用到換熱器熱設計中,apv換熱器配件廠家,根據設計目標,對于選定的各種換熱器形式和傳熱表面,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優化分析,提供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案。4、結構設計。換熱器的機構設計包括以下內容:1根據較 高工作溫度和較 大工作壓力,apv換熱器配件價格,以及熱設計和阻力計算結果,確定各部分的材料和尺寸,-換熱舞在穩定運行時的性能。2根據工作溫度、壓力以及流體性質,選擇焊接方法及密封材料。3以-流體分配的均勻性為目標,進行封頭、聯箱、接管及隔板等得設計。4為滿足熱力和阻力性能的結構設計,對主要零部件須進行強度校核,以避免在-工作狀態下因強度不夠,河北apv換熱器配件,導致破壞或選型過厚而造成浪費。5要考慮維修包括清潔、維修以及保養等和運輸的要求。對于一些在特殊條件下工作的換熱器,有的還須計算其在啟動和停車時期內的熱應力,apv換熱器配件清洗,核算由于流體流動引起的結構振動,或為了減少腐蝕和結構而驗算流速。總之,結構設計和熱設計有相同的重要性,設計換熱器時需要同時-,并且應該相互協調。
換熱器--金屬換熱
管殼式換熱器
管殼式(又稱列管式) 換熱器是管殼式換熱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和封頭等部分組成,殼體多呈圓形,內部裝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兩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殼換熱器內進行換熱的兩種流體,一種在管內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一種在管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管子的型號不一,過程一般為直徑16mm 20mm或者25mm三個型號,管壁厚度一般為1mm,1.5mm,2mm以及2.5mm。進口換熱器,直徑可以到8mm,壁厚僅為0.6mm。大大提高了換熱效率,2012年來也在逐漸推廣開來。管殼式換熱器,螺旋管束設計,可以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換熱效率。內部殼層和管層的不對稱設計,可以達到4.6倍。這種不對稱設計,決定其在汽-水換熱領域的廣泛應用。換熱效率可以達到14000w/m2.k,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
了解板式換熱器運行前的準備工作
板式換熱器使用前應檢查夾緊螺栓是否松動,夾緊尺寸是否符合安裝圖規定。如不符合應按安裝圖規定的尺寸擰緊螺栓,四周應均勻,使兩壓緊板平行度誤差不超過2mm。
在使用前按 1.25 倍的操作壓力分別對熱側和冷側進行水壓試驗,保壓20分鐘,板式換熱器密封部位應無泄漏現象方可投投入使用。試驗壓力及保壓時間也可按系統規定執行,但試驗壓力不得超過銘牌試驗壓力數值。
用于汽水熱交換的板式換熱器,蒸汽入口處須安裝蒸汽進入閥和溫度計。用于調節蒸汽進入量和監控蒸汽溫度。為了,蒸汽冷凝水出口處應放空并將冷凝水收集于敞口的存水箱,以便送回蒸汽鍋爐回用。放空高度不應高于換熱器冷凝水出口高度。蒸汽冷凝水出口不得安裝疏水器或阻力大的其它元件,否則冷凝水不易排出,影響蒸汽進入量,以致影響換熱效果。
冷熱介質若含有雜物或泥沙,尤其是板式換熱器用于不能經常拆洗的場合,冷熱介質必須進行有效地過濾,以-換熱器的正常運行,避免泥沙或雜物堵塞板片通道,影響使用效果或引起事故。
在管路系統中應設有放氣閥開啟后應排出設備中空氣防止空氣停留在設備中,降低傳熱效果。
冷熱介質進出口接管之安裝,應嚴格按出廠銘牌所規定方向連接。否則,影響板式換熱器的使用效果或引起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