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以及生物基礎油三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和生物油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這兩種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礦油基礎油由原本的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1995年修訂了中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精制兩類基礎油標準。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很重要的是選用很佳的油。
潤滑油的理化性能:
密度:密度是潤滑油很簡單、很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的情況下,橡膠軟化油價格,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很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很小。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潤滑油的理化性能:
酸值:酸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單位是mgkoh/g。酸值分強酸值和弱酸值兩種,兩者合并即為總酸值簡稱tan。我們通常所說的酸值,實際上是指總酸值tan。
堿值:堿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堿性物質含量的指標,單位是mgkoh/g。
堿值亦分強堿值和弱堿值兩種,兩者合并即為總堿值簡稱tbn。我們通常所說的堿值實際上是指總堿值tbn。
中和值:中和值實際上包括了總酸值和總堿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說的中和值,實際上僅是指總酸值,其單位也是mgko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