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分析該部分包括輪廓線。圓槽、腰槽、孔的加工對尺寸精度、垂直度、對稱性等形位精度要求較高。編程鉗子必須詳細分析圖中各零件的加工方法和路線,選擇合理的夾緊方案和加工工具,以---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輪廓廊道50和60.73*@10mm孔的上偏差為零。不必改為對稱公差,直接通過調整刀具補償來滿足公差要求;3*@10 mm孔尺寸精度和表面要求較高,c面垂直度要求較高,需精加工,注意以c面為定位基準,@42mm圓槽對對稱性要求較高,找邊器應接觸刀具的x、y方向,以準確定位工件中心。加工過程如下:1外輪廊粗精切割,批量生產。粗、精加工刀具應分開。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相同的工具。粗加工一側留0.2 mm余量2加工3*@10 mm孔和垂直進給加工孔3圓槽粗精加工采用同一刀具4腰槽粗精加工,五軸機床加工,并商定刀具。
臺數控機床銑床誕生1951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美國的帕森斯全名約翰·帕森斯在研制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美國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們正式制成了臺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以后,一方面數控原理從銑床擴展到銑鏜床、鉆床和車床,另一方面,則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集成電路方向過渡。1958年,美國研制成能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車床1古代滑輪、弓形桿的“弓車床”。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兩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臥式機床加工,靠手拉或腳踏拉動繩子轉動木材,并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2中世紀曲軸、飛輪傳動的“腳踏車床”。到了中世紀,有-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并帶動飛輪,全自動機床加工,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并沒有推廣使用。3十八世紀誕生了床頭箱、卡盤時間到了18世紀,又有-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合肥機床加工,可以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并從直接旋轉工件發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于夾持工件的卡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