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階段:由于河流上游兩邊高山上的巖石受風化作用,形成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石塊。
二階段:巖石在被河水搬運過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沖刷,以及巖石間的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漸磨去,體積逐漸變小,成為光滑圓溜的卵石。
卵石不分大小,都是形似鳥卵,光滑圓潤的。
鵝卵石是一種品質堅硬,色澤鮮明古樸,具有抗壓、耐磨耐腐蝕的天然石特性,是一
種理想的綠色建筑材料。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
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
河流中的一塊石頭,它的時間,是被半埋在河床的沙中,而穩定不動。一塊被半埋在沙中的石頭,由于它多數的時間只是露出,頂部的一部分,而使頂部總被沖擊摩擦,這就很容易造成扁平,再由于沖擊摩擦的力是流體力學,四角受力,這使石頭成為一定的橢圓。
當這種作用發生一定長的時間后,在周期性,大洪水的沖流下,被磨成一面半橢圓的石頭被急流沖起,而隨水移動,在一定的條件下,石頭終要重新落入水底,在落入水底的過程中,由于先前被沖擊摩擦而達到一定程度光滑的面,摩擦水阻力比沒有被摩擦過的面要小,所以在下落的過程中,落入河底的可能性,而使石頭發生了一次---性的反轉,以前的被磨面朝向河底,而---在沙中。又不被摩擦。以前沒有被磨過的面朝上,而被沖擊摩擦,漸漸也形成扁平光滑面。這種情況被交替反復進行的時侯,河床中的石頭,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扁平鵝卵石的模樣。
鵝卵石經歷了數年的沉積,才由大地孕育出堅硬的材質;鵝卵石經歷了---次的翻滾,才由溪流洗禮出光華的外表,堅硬和圓滑是他外在的表現,而內在呢?需要我慢慢的體會與研究……
鵝卵石,其實大家都知道,只要到過小溪、山澗、河流、大海的朋友應該都見過這種“特殊”的石頭。特殊也許只是對我自己而言,因為對地球人來講,沒有什么---,鵝卵石造景,因為它就是一塊隨處可見、普普---的碎石而已;但我始終感覺到它有人的現實特性,體現著一個人的現實生活,人要在社會上生活下去,就需要具有鵝卵石的特質,所以鵝卵石“特殊”在它的自身,就這樣我愛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