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屋檐下——中國古代建筑明器展”于2018年4月26日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本展覽由河南博物院、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和廣州市考古研究院主辦,由焦作市博物館協辦。
開展當天,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將向公眾免費開放,該展覽將展至2018年7月26日,共三個月。
展覽共展出來自河南博物院和廣州市考古研究院藏建筑明器共118件套。該展覽從建筑明器的種類、建筑明器產生的社會背景以及南北地區建筑的異同等方面切入,為觀眾展現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
懸山頂
又稱挑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伸出山墻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墻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來。懸山頂四面出檐,也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國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應用。
硬山頂
有五脊二坡,古代實木屋檐,屋頂與山墻齊平。硬山頂出現較晚,在宋《營造法式》中并未有記載,江蘇實木屋檐,只在明清以后出現在我國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級低,中式實木屋檐結構,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建筑及大型寺廟建筑中,沒有硬山頂的存在,多用于附屬建筑及民間建筑。
斗栱的種類雖然繁多,但根據它們在建筑物中所在的位置或作用,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凡處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的稱為外檐斗栱;處于建筑物內檐部位的稱為內檐斗栱。外檐斗栱又分為平身科、柱頭科、角科斗栱等;內檐斗栱有品字科斗栱、隔架斗栱等。
這些端坐在檐角的走獸不僅有裝飾作用,古建筑實木屋檐,它覆蓋在殿頂與檐角兩坡瓦壟的交匯處,又能起到防漏雨的功能,一舉兩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