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pe雙壁波紋管
立體交叉道路排水
4.10.1 立體交叉道路排水應排除匯水區域的地面徑流水和影響道路功
能的地下水,其形式應根據當地規劃、現場水文地質條件、立交型式等工程
特點確定。
4.10.2 立體交叉道路排水的地面徑流量計算,宜符合下列規定:
1 設計重現期不小于 3a,重要區域標準可適當提高,pe波紋管,同一立體交叉工程
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現期;
2 地面集水時間宜為 5~10min;
3 徑流系數宜為 0.8~1.0;
4 匯水面積應合理確定,宜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互不連通的系統,
并應有防止高水進入低水系統的---措施。
4.10.3 立體交叉地道排水應設獨立的排水系統,其出水口必須---。
4.10.4 當立體交叉地道工程的嘴低點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排水
或控制地下水的措施。
4.10.5 高架道路雨水口的間距宜為 20~30m。每個雨水口單獨用立管引
至地面排水系統。雨水口的入口應設置格網
倒虹管
4.11.1 通過河道的倒虹管,一般不宜少于兩條;通過谷地、旱溝或小河
的倒虹管可采用一條。通過障礙物的倒虹管,尚應符合與該障礙物相交的有
關規定。
4.11.2 倒虹管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嘴小管徑宜為 200mm;
2 管內設計流速應大于 0.9m/s,并應大于進水管內的流速,當管內設計
流速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增加定期沖洗措施,沖洗時流速不應小于
1.2m/s;
3 倒虹管的管頂距規劃河底距離一般不宜小于 1.0 m,通過航運河道時,
其位置和管頂距規劃河底距離應與當地航運管理部門協商確定,并設置標志,
遇沖刷河床應考慮防沖措施;
4 倒虹管宜設置事故排出口。
30
4.11.3 合流管道設倒虹管時,應按旱流污水量校核流速。
4.11.4 倒虹管進出水井的檢修室凈高宜高于 2m。進出水井較深時,井
內應設檢修臺,其寬度應滿足檢修要求。當倒虹管為復線時,井蓋的中心宜
設在各條管道的中心線上。
4.11.5 倒虹管進出水井內應設閘槽或閘門。
4.11.6 倒虹管進水井的-檢查井,應設置沉泥槽。
4.12 渠 道
4.12.1 在地形平坦地區、埋設---或出水口---受---的地區,可采用
渠道明渠或蓋板渠排除雨水。蓋板渠宜就地取材,構造宜方便維護,雙壁波紋管,渠
壁可與道路側石聯合砌筑。
4.12.2 明渠和蓋板渠的底寬,不宜小于 0.3m。無鋪砌的明渠邊坡,應根
據不同的地質按本規范表 4.12.2 的規定取值;用磚石或混凝土塊鋪砌的明渠
可采用 1:0.75~1:1 的邊坡。
2.1.25 雨水泵站 storm water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統中,抽送雨水的泵站。
2.1.26 合流污水泵站 combined sewage pumping station
合流制排水系統中,抽送污水、被截流的雨水和雨水的泵站。
2.1.27 一級處理 primary treatment
污水只進行沉淀處理的工藝。
2.1.28 二級處理 secondary treatment
污水進行沉淀和生物處理的工藝。
2.1.29 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suspended growth process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條件下,對污水中的各類微生
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和培養,形成懸浮狀態的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
物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
泥回流到生物反應池,多余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