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裝置和要求
測試裝置測試裝置應包括: a、安裝被測散熱器的閉式小室; b、小室六個壁面外的循環空氣或水夾層; c、冷卻夾層內循環空氣或水的設備 d、供給被測散熱器能量的熱媒循環系統。此系統應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e、檢測和控制的儀表及設備。
閉式小室的要求小室內部的凈尺寸應為: 地面:(4±0.2m)×(4±0.2m) 高度:2.8±0.2m 小室在任何情況下應為氣密的。 小室的內表面應涂不含金屬涂料的油漆。 小室采用空氣冷卻時,其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小室周圍應設夾層,夾層內應維持穩定的溫度環境。小室的四壁、門、窗若采用、屋頂和地面的熱阻偏差應在20%以內。 小室門應直接對著夾層外門。夾層外門必須氣密,空調熱水盤管定制,并宜具有和夾層墻相同的熱阻。夾層-護層的墻、屋頂和地面總熱阻應大于或等于1.73m3.k/w。 夾層內由可控溫的送回風系統形成的循環空氣,使小室的六個面得到均勻冷卻。夾層的寬度宜為0.5m不得小于0.3m;夾層內冷卻空氣的平均速度宜為0.1~0.5m/s。 采用水冷卻時,小室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冷卻水的循環方式應使小室表面溫度均勻。 安裝被測散熱器的墻壁內表面,東營空調熱水盤管,應在整個寬度離地面1.25m的高度內貼以保溫板,保溫板的厚度宜為6mm,其熱阻應為0.05±0.05m2.k/w。板的外表面若刷油漆,應采用不含金屬涂料的油漆。冷卻水的總流量應不小于6000kg/h,空調熱水盤管供貨商,每面墻的水流量應可分別控制。
通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地埋管的冬、夏季換熱情況不僅取決于所服務建筑的空調負荷,也取決于地埋管換熱情況,二者互相影響。總體上,地埋管換熱的效果是冬季吸熱狀況優于夏季排熱狀況,非標定制空調熱水盤管,在工程應用中,即使地埋管的全年吸/排熱基本平衡也應該增加輔助散熱系統,目的是-地埋管周圍巖土的熱堆積。
有冷卻塔散熱的混合式地源熱泵系統的運行試驗有冷卻塔散熱的混合式地源熱泵系統的運行試驗是在地埋管單獨運行試驗結束24h后進行,周期8h,實行冷卻塔與地買管并聯形式,控制方式是在考慮地埋管周圍巖土全年熱平衡基礎上設定進入地源熱泵機組冷凝器入口水溫為30e。
混合式地源熱泵與地源熱泵運行工況比較試驗分項制冷機組能效比w/w空調系統能效比w/w地埋管換熱系數地埋管單獨運行后16h穩定工況3.332.313.47地埋管單獨運行前8h啟動階段3.772.624.86地埋管與冷卻塔并聯運行8h定冷凝器進口水溫30e3.522.454.17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在地源熱泵啟動階段地埋管的換熱系數比較高,但在地埋管到達穩定工況之后即機組運行8h后,制冷機組的能效比、空調系統能效比,地埋管換熱系數,有輔助散熱的混合式地源熱泵系統比單獨運行地埋管換熱器的地源熱泵系統都要高。其中地埋管的換熱系數高出20.1%,可以看出輔助冷卻對地埋管換熱器的換熱效果有明顯的-作用。
翅片管類型
一.軋制翅片管
高使用溫度≤280°c;
高使用壓力≤32mpa;
優點:
1、傳熱-,與kl型翅片管相當;
2、翅片剛性好,不易變形;
3、管外抗-腐蝕性能好,長期使用穩定.
二.直繞式翅片管
工作溫度:120℃;
特性:采用強力纏繞工藝,管片結合緊密,片距均勻,褶皺小,不易積灰。
應用:主要應用于工業及民用采暖散熱器和物料烘干用空氣加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