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的存在,改變人們對于塑料單一、低端的印象, 讓居家制品、汽車、家電、辦公用品等等,變得色彩斑斕,成為藝術品。目前國內的色母粒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與國外的企業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是色母,水性蠟乳液,還是需要努力,趕上科萊恩、舒爾曼等色母企業。
什么是色母粒?
色母粒=顏料+載體+助劑。一般而言,載體就是熱塑性樹脂,對色劑具有-潤濕和分散作用,水性pe蠟乳液,并具有-的相容性,聚乙烯蠟乳液,色母粒目前是普遍的塑料著色方法。
產工藝及聚乙烯蠟對有機顏料著色強度的影響。其內容如下:
在10%聚乙烯蠟含量時,采用密煉-雙螺桿擠出造粒工藝制得的色母粒的著色強度比高混-雙螺桿擠出造粒工藝制得的色母粒要高出約10%,而在20%聚乙烯蠟含量時,其著色強度差距只有月3%,與10%聚乙烯蠟含量的密煉-雙螺桿擠出造粒工藝制得的色母粒著色強度相當。不含聚乙烯蠟的配方采用密煉-雙螺桿擠出造粒工藝制得的色母粒的著色強度仍比含有10%聚乙烯蠟經高混-雙螺桿擠出造粒工藝制得的色母粒要高出約10%。
1、密煉-雙螺桿造粒工藝比高混-雙螺桿造粒工藝能更有效的分散酞青藍顏料;
2、密煉-雙螺桿造粒工藝下,無需聚乙烯蠟制得的色母粒的著色強度比高混-雙螺桿造粒工藝下10%聚乙烯蠟制得色母粒的著色強度要高出約10%;
3、相同的聚乙烯蠟含量下,密煉-雙螺桿造粒工藝下得到的色母粒的著色強度比高混-雙螺桿造粒工藝下得到的色母粒著色強度要高出3%~12%。
今天乳山北化新材料為大家介紹微粉蠟的分散方法.
在溶劑型體系中,可以通過分散或者研磨的方法把微粉蠟加到涂料油墨中,聚乙烯乳液,也可以先將蠟粉制成20-30%含量的蠟漿,再按所需比例添加。在溶劑型體系中分散微粉蠟要注意以下問題:
1、溫度控制:除ptfe微粉以外,天詩其他微粉蠟產品在較高溫度下會被溶劑溶解,導致結晶返粗,返粗的顆粒有的會達到幾百微米,無法再分散開,因此,攪拌或者研磨溫度控制在45攝氏度以下。以溶劑為主的溶劑體系使用蠟粉盡量不要用研磨工藝,避免夏季生產溫度過高。
2,溶劑選擇:聚乙烯蠟在芳香族、脂肪族、氯化物溶劑中容易溶解;在醇醚、酯類、-、溶劑中有較小的溶解度。如果要做溶劑型蠟漿,要選擇對微粉蠟來說溶解度較低的溶劑。
3、分散方式:先以較低的速度攪拌至有漩渦產生,再將蠟粉分批少量加入漩渦中心,待蠟粉全部加入后,再將攪拌速度提升到1200rpm,并充分地攪拌至完全地分散均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