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比熱是4.1868kj/(kg·k)(1.0kcal/kg·℃),冰的相變溫度是o℃、相變潛熱333.3kj/kg(79.6kcal/kg)。在水蓄冷方式中,通常的蓄冷溫差在5℃左右,lm3水的蓄冷能力為20.9×103kj,相當5.8kw·h。在冰蓄冷方式中,lm3的冰(相當924kg)其蓄冷能力為308×103kj,相當85.6kw·h。理論上,在水和冰兩種蓄冷介質同樣體積下,冰蓄冷能力約為水蓄冷能力的15倍。因此,在提供相同蓄冷量條件下,水蓄冷設備用占地要比冰蓄冷占地大得多,因而受場地條件約束大。若能夠與消費水池共用,不但可以節省占地,而且還可以減少投資。
蓄冰系統的工作過程是由兩個并聯的蓄冷回路和釋冷回路完成的。蓄冷回路(abcd)又稱初級回路,主要完成蓄冷功能;釋冷或放冷回路(biefghjc)又稱次級回路,主要完成釋冷或放冷功能。它們的載冷介質為乙二醇水溶準的冷凍液,在次級回路它通過板式換熱器與以水為介質的空調用冷凍水分開。整個蓄冰系統的工作循環是在自動控制下完成的。
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特點為:主要的能源消耗為電能;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指標高,其中空調系統是電耗的重要組成部分;空調系統中輸配系統風機、水泵耗電量偏高,在比重上甚至超過制冷機組。
空調的目的是為了把室內的余熱、余濕排出室外,并提供滿足衛生要求的新風。從這一目的出發,可以發現不同空調方式、實現同樣功能的能源消耗差別很大。例如,采用不同媒介水、風的輸送能耗差別很大。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在輸送同樣冷量的情況下,采用空氣作為媒介的輸送能耗約是水作為媒介的10倍,所需的輸送管道截面積是水作為媒介的幾百倍。在目前我國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調系統中,不少采用全空氣系統的形式,所有的冷量全部用空氣來傳送,導致建筑的空調總體輸配效率很低,有的建筑內風機能耗超過空調系統-耗的60%。因此,不論從輸送能耗,還是從建筑占用空間的角度,都應該盡可能以水作為輸送冷量的媒介,盡量不使用空氣作為輸送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