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支護利用錨固劑、桿體、托板及各種構件或噴層,給圍巖一定的支護強度,與圍巖共同組成支護體系,并且隨圍巖變形,支護力不斷增加。
(1)充分利用巖土體自身條件,增加自穩能力;
(2)錨固地層范圍廣;
(3)作業空間占用少;
(4)節約鋼支撐等大量材料,---施工條件;
(5)施加預應力,控制錨頭變位量在0.2%以內;
(6)施工時噪音小,對環境無污染;
(7)灌漿對錨桿---抗拔力影響大;
(8)拉桿長期受力下的蠕變、松弛問題不可忽略
一、按加固拱原理確認錨桿參數
二、按懸吊理論核算參數
三、錨桿的安置
1.巷頂錨桿安置:錨桿按梅花型排列;中心排錨桿安置在巷頂中心線上,兩頭錨桿距巷頂輪廓線200~300㎜,錨桿距離一般為0.5~1.2m;錨桿視點:中心排錨桿與水平面視點成90°夾角,兩頭錨桿與水平面成70°夾角。中心排錨桿距磧頭距不大于1.0m,兩頭錨桿距磧頭距不大于2.0m。
2.巷幫錨桿安置:錨桿按“丁”字型排列;錨桿距離一般不大于1.2m、
1、一般來說,整體結構的巖體或塊狀機構的巖體,f=6左右,松動圈左右,松動圈且不受采動影響的中等斷面巷道,宜用集中類錨桿。
2、全長錨固類錨桿,擴大頭錨桿定做,多是在巖石變形時,起錨固作用的,圍巖變形或錨孔壁巖石與錨桿相對變形時,錨桿這時起約束剪應力及橫向變形作用,在圍巖穩定性差,松動大于1m,服務年限,服務年限10a以上巷道或大斷面硐室宜采用全長類錨桿。
3、機械類錨桿作用的實質,是圍巖變形時,錨固裝置和錨孔壁接觸面產生摩擦阻力約束圍巖變形,摩擦阻力大小,主要決定錨孔壁巖石的強度,因此,圍巖f>;5時,可選用機械性錨桿。
4、粘結性錨桿作用的實質,是利用膠結材料把桿體部分或全長與錨孔壁粘結成整體,達到端錨或全長錨固的目的。錨固力的大小,主要決定粘結力或膠結材料固化后的強度,在圍巖的層狀或有三級以上巖石結構面的塊狀結構巖體,宜采用粘結型錨桿。
在實際應用中,按照實際的巖層特點確定錨桿的類型,才能達到預期的錨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