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設計流量
q——設計流量;
qd——設計綜合生活污水量;
qm——設計工業廢水量;
qs——雨水設計流量;
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
q
——截流井以后管渠的設計流量;
q
s——截流井以后匯水面積的雨水設計流量;
q
dr——截流井以后的旱流污水量;
no——截流倍數;
a1,上海波紋管,c,b,n——暴雨強度公式中的有關參數;
p——設計重現期;
t——降雨歷時;
t1——地面集水時間;
t2——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
m——折減系數;
q——設計暴雨強度;
ψ——徑流系數;
f——匯水面積;
qp——泵站設計流量
2.2.2 水力計算
q——設計污水流量;
v——流速;
a——水流有效斷面面積;
h——水流---;
i——水力坡降;
14
n——粗糙系數;
r——水力半徑。
2.2.3 污水處理
q——設計污水流量;
v——生物反應池容積;
s0——生物反應池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se——生物反應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ls——生物反應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負荷;
lv——生物反應池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積負荷;
x——生物反應池內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
xv——生物反應池內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平均濃度;
y——mlss 中 mlvss 所占比例;
y——污泥產率系數;
yt——污泥總產率系數;
θc——污泥泥齡,活性污泥在生物反應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θco——好氧區池設計污泥泥齡;
kd——衰減系數;
kdt——t℃時的衰減系數;
kd20——20℃時的衰減系數;
θt——溫度系數;
t——溫度;
f——懸浮固體的污泥轉換率;
sso——生物反應池進水懸浮物濃度;
sse——生物反應池出水懸浮物濃度;
vn——缺氧區池容積;
vo——好氧區池容積;
vp——厭氧區池容積;
nk——生物反應池進水總凱氏氮濃度;
15
nke——生物反應池出水總凱氏氮濃度;
nt——生物反應池進水總氮濃度;
nte——生物反應池出水總氮濃度;
nae——生物反應池出水氨氮濃度;
noe——生物反應池出水硝態氮濃度;
△x——剩余污泥量;
△xv——排除生物反應池系統的生物污泥量;
kde——脫氮速率;
kdet——t℃時的脫氮速率;
kde20——20℃時的脫氮速率;
μ ——硝化菌比生長速率;
kn——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數;
qr——回流污泥量;
qri——混合液回流量;
r——污泥回流比;
ri——混合液回流比;
hrt——生物反應池水力停留時間;
tp——厭氧區池水力停留時間;
o2——污水需氧量;
os——標準狀態下污水需氧量;
a——碳的氧當量,當含碳物質以bod5計時,取 1.47;
b——常數,雙壁波紋管,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取 4.57;
c——常數,系菌細胞的氧當量,取 1.42;
ea——曝氣器氧的利用率;
gs——標準狀態下供氣量;
tf——sbr生物反應池每池每周期需要的進水時間;
t—— sbr 生物反應池一個運行周期需要的時間;
tr——每個周期反應時間;
16
ts——sbr生物反應池沉淀時間;
td——sbr生物反應池排水時間;
tb——sbr生物反應池閑置時間;
m——sbr 生物反應池充水比。
2.2.4 污泥處理
td - ---時間;
v - ---池總有效容積;
qo- 每日投入---池的原污泥容積;
lv - ---池揮發性固體容積負荷;
ws- 每日投入---池的原污泥中揮發性干固體重量。
---橡膠安裝部位應在插口第二與第三波浪紋中間槽體,安裝密封圈的總數視設計方案規定而定,當選用兩支密封圈時---兩密封圈中間隔一個波浪紋。插口前須先將承口插口內外表面清除整潔,在插口套入密封圈,并在承口腔內部掘進工作面和硅膠圈表面涂上潤滑液,波紋管廠家,---方位為流水方位,指向承口軸線用人力資源或設定木擋片用橇棍將被安裝的管件緩緩---承口腔內部直到底端。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發展趨勢,pe雙壁波紋管的發展趨勢尤其快速,由之前的單一系列發展趨勢到如今的各種類型,不銹鋼波紋管,主要用途也在不斷提升。許多客戶體現在應用時,因為因素pe雙壁波紋管出-損壞狀況,為節省成本,再此共享pe雙壁波紋管管路修復關鍵點:1、pe雙壁波紋管管路埋設后,因意外事故要素導致壁厚出-部分損壞,當損壞位置的總面積或縫隙長短和總寬不超出要求時,可采用黏貼修復對策2、pe雙壁波紋管壁厚部分損壞的孔眼直經或凌長不超20mm時,能用聚錄乙烯塑料粘合溶劑在其外界黏貼直經不低于l00mm與管件一樣材料的環形板。
一般規定
4.1.1 排水管渠系統應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和建設情況統一布置,分期建
設。排水管渠斷面尺寸應按遠期規劃的嘴高日嘴高時設計流量設計,按現狀
水量復核,并考慮城市遠景發展的需要。
4.1.2 管渠平面位置和高程,應根據地形、土質、地下水位、道路情況、
原有的和規劃的地下設施、施工條件以及養護管理方便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排水干管應布置在排水區域內地勢較低或便于雨污水匯集的地帶。排水管宜
沿城鎮道路敷設,并與道路中心線平行,宜設在快車道以外。截流干管宜沿
受納水體岸邊布置。管渠高程設計除考慮地形坡度外,還應考慮與其他地下
設施的關系以及接戶管的連接方便。
4.1.3 管渠材質、管渠構造、管渠基礎、管道接口,應根據排水水質、
水溫、冰凍情況、斷面尺寸、管內外所受壓力、土質、地下水位、地下水侵
蝕性、施工條件及對養護工具的適應性等因素進行選擇與設計。
4.1.4 輸送腐蝕性污水的管渠必須采用耐腐蝕材料,其接口及附屬構筑
物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腐蝕措施。
4.1.5 當輸送易造成管渠內沉析的污水時,管渠形式和斷面的確定,必
須考慮維護檢修的方便。
4.1.6 工業區內經常受-污染場地的雨水,應經預處理達到相應
標準后才能排入排水管渠。
4.1.7 排水管渠系統的設計,應以重力流為主,不設或少設提升泵站。
當無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經濟時,可采用壓力流。
4.1.8 雨水管渠系統設計可結合城鎮總體規劃,考慮利用水體調蓄雨水,
---時可建人工調蓄和初期雨水處理設施。
4.1.9 污水管道和附屬構筑物應---其密實性,防止污水外滲和地下水
入滲。
4.1.10 當排水管渠出水口受水體水位頂托時,應根據地區重要性和積水
22
所造成的后果,設置潮門、閘門或泵站等設施。
4.1.11 雨水管道系統之間或合流管道系統之間可根據需要設置連通管。
---時可在連通管處設閘槽或閘門。連接管及附近閘門井應考慮維護管理的方
便。
4.1.12 排水管渠系統中,在排水泵站和倒虹管前,宜設置事故排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