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中途卡管 因機械故障如斷電使混凝土在導管內停留時間過長,基礎樁導管,或者灌注時間過長,部分混凝土已經初凝使下落阻力增大而堵在導管內。這種事故宜以預防為主。灌注前應檢修設備。盡可能使灌注連續快速,基礎導管,炎熱季節在灌注初期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緩和劑,以避免混凝土過早初凝。 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3m以內出現卡管又無法補救到繼續灌注時,建議停止澆注,拔出導管,采用吸泥機吸出混凝土,并重新清孔再灌注,或者提起鋼筋籠,重下鉆頭,加大泥漿濃度鉆至設計標高并排出已灌混凝土,再按常規法清孔,重新灌注,以小的損失換取高工程。 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較大,重鉆清孔不太可能,只能采取更換導管重新灌注的法,但如何-更換導管后不斷樁值得研究!
遇到鋼筋籠上浮怎么辦?
在澆注鉆孔樁砼時,當砼面進入鋼筋籠4~5m深以后,常由于砼的上涌而帶動鋼筋籠緩慢上浮。處理方法有二:1、上浮原因是連續快速的砼上涌沖擊力所致,上浮以后的鋼筋籠下沉的速度遠遠低于上涌速度,這時可將導管提升至鋼筋籠內,保持導管埋深3~2m慢速澆注。2、將鋼筋籠的主筋焊連在護筒上,這是一個-措施。-時也可二法并用。
還要求初始的導管底部距孔底30到50厘米,要求導管內加封-管底封堵,必須-首盤混凝土灌注后導管底部埋深達到規范要求的-,而且導管在以后的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深在2~6m。
以上措施都是為了防止斷樁、夾泥和灌注樁的密實。-灌注樁有足夠的強度、摩擦力和承載力。首盤混凝土下去后-導管的埋深1m,是-樁底不夾泥、樁底自設計位置開始灌注,防止首盤混凝土下去后導管的底部沒有被混凝土封住,導致泥、水進入導管,基礎工程導管,產生斷樁和夾泥現象。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深1是防止斷樁、夾泥;2是為了混凝土的密實,導管提升過快,蘇州導管,會導致混凝土松散,因為在灌注過程中導管埋深部分的混凝土會壓著新灌注的下部混凝土,達到振搗密實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