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頻的控制方式1、v/f控制模式★ 控制特點:通過壓頻變換器使變頻器的輸出電壓與輸出頻率成比例的改變,即v/f=常數。★ 性能特點:,輸出轉矩恒定即恒磁通控制,但速度控制的精度不高。適用于以節能為目的和對速度精度要求較低的場合!锏皖l穩定性較差:在低速運行時,會造成轉矩不足,需要進行轉矩補償。
該變頻器為開環控制,安裝調試方便。2、轉差頻率控制v/f閉環控制 電動機由于存在轉速差δn ,abb濾波器現貨銷售,且轉速差和轉矩t成正比,當改變變頻器的輸出頻率,使變頻器的轉差δn改變時,變頻器的輸出轉矩t改變,變頻器的輸出轉速改變。就是通過控制轉差δn,來控制電動機的轉矩,達到控制電動機轉速的目的。
這就是轉差頻率控制原理。 由此可見,變頻器要想達到以上控制目的,必須采取閉環控制, 即變頻器要設閉環反饋輸入端子。 轉差頻率控制變頻器內設比較電路和pid控制電路,處理目標信號和反饋信號?刂葡到y工作時為閉環控制。
變頻器給定一個目標量,從變頻器的控制量中取回反饋量,反饋量和目標量進行比較:當反饋量小于目標量,變頻器給出頻率上升信號使頻率上升,武漢abb濾波器, 上升,轉矩隨之上升,電動機的轉速隨之上升;反之,變頻器給出頻率下降信號,下降,轉矩隨之下降,電動機的轉速隨之下降。使電動機的實際轉速按給定目標要求轉動。
轉差頻率控制和v/f控制功能上的區別:v/f制變頻器內部不用設置pid控制功能,不用設置反饋端子。而轉差頻率控制在變頻器的內部要設比較電路和pid控制電路。如果用u/f控制變頻器實現閉環控制,要在變頻器之外配置pid控制板。
1、采用變頻器,只需改變電機的轉速即可改變流量,這好比開車 時在收油門的同時切換到低檔減速。泵在所有運行條件下都可 在佳效率點bep工作。變頻器是有效的控制方法—不但降低了能耗和co2排放,而且還大幅度降低了總運營成本。
2、節能減排
目前節能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的重視。人們越來越關 注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并且認同采用技術方法實 現節能。
因為泵很少全載運行,因此采用變頻器控制它們的速度能夠大 幅度降低能耗。運行泵所需要的能源基本上與電機轉速的立方 成正比,即略微減小速度即可節約大量能源。半速運行的泵的 能耗只有全速運行的泵的八分之一。
通過采用變頻器,而不是節流或阻尼裝置,abb濾波器實用---,或進口導向葉片, 泵的能耗可以降低60%請參考第4頁的圖“不同控制方 法的能耗”。此外,電力變頻器還有助于減少co2的排放。
3、降低維護成本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變頻器還可作為軟啟動器,減少電網、電機和泵上的應力。在 啟動過程中,變頻器能夠逐漸提高電機的速度,根據載荷平穩 地提速。一臺變頻器能夠依次啟動幾臺泵。
軟啟動可以消除高啟動電流和電壓跌落——這些能夠導致跳 閘。通過軟啟動,可以降低維護成本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如果泵被關閉或水需求減少,變頻器能夠逐漸降低泵的轉速, 避免了水擊作用。泵上應力的減少有助于延長泵的使用壽命。
很多---接觸伺服的朋友或是在工廠從事維護工作的電工朋友在查看或修改伺服參數的時候,總是對兩個參數很難理解,這兩個參數只是兩個數字,比如1280/115,457/36,293/19等等。
初學者肯定是一頭霧水,這是什么玩意??其實這不是什么玩意,這是伺服電機的電子齒輪比。電子齒輪比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每轉脈沖數,一種就是這種數字表達方式。每轉脈沖數的方式用的,也比較好理解。這種數字的方式就比較抽象了,而且機床上幾乎都是這種方式。為什么要用電子齒輪比呢?大家都知道,伺服是通過脈沖控制的,而我們實際應用中,脈沖數和脈沖頻率并沒有什么意義,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工件走了多少毫米或是轉過了多少度,也就是實際單位,因此,伺服就存在一個脈沖數和實際物理單位之間的轉換。
而伺服電機旋轉一周,工件走了多少距離,取決于機械結構,也就是減速比和導程。因此,我們就需要在plc里做一個換算,也就是脈沖數和實際距離之間的關系。這個用st語言實現如下圖二如圖二所示,每一個伺服我們都需要一個運算,把工件需要行走的距離毫米換算為指令所需要的脈沖數。在此,小編還要再說一下,abb濾波器服務---,事實勝于雄辯,那些嗶嗶存在即合理,反對st語言編程的人可以用梯形圖把這句實現。∈雰炇肓,一目了然,如果你還堅持梯形圖,那你這智商也基本看不懂手表了。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不需要我們計算呢?有,這就是電子齒輪比,電子齒輪比的意義就是把圖二的計算在伺服驅動器里實現。圖三如圖三所示,當我們執行這個指令的時候,伺服電機就不是走一個脈沖了,而是走了1毫米,為什么呢??其實,當我們執行這個指令的時候,伺服電機還是接收到了1個脈沖,但是它會把脈沖乘以電子齒輪比,也就是伺服驅動里很奇怪的1280/115,457/36,293/19 等數字,也就是放大脈沖數,它的作用和電機的減速箱是一樣的,但它的減速比是通過軟件可更改的,所以叫電子齒輪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