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快速發窩
魚兒具有趨溫、趨氧和趨食性,在水溫、溶氧量相同的水域釣魚時,窩料是否對路可以左右魚兒進窩的速度。
那么魚兒是如何尋找食物的呢?主要是靠嗅覺尋找食物,視覺只是輔助手手段。 魚的神經系統生長在體側的鱗片上,側線器1官位于鱗上成小孔狀,小孔里面含有神經末梢,把外界信息通過與其相連的感覺器1官傳至腦神經。
從這方面看,要想提高魚兒進窩速度,就要適當加大餌料的霧化和味型。霧化的餌料可以在水中打出一個立體霧化區,比固態窩料擴散面積大。味型加大后,在水中傳播速度得以加快,同時傳播距離加大,可以吸引更遠處的魚兒進窩。
在我國釣得比較多的魚種,非鯽魚莫屬了,其中重要的原因有2點,1是因為它的分別---廣,2是因為它對溫度的要求沒那么嚴苛,高溫低溫它都活動,都有口,其實這也是鯽魚分布廣的原因。咱們就來說說冬釣鯽魚的幾宜幾不宜。
一、水域宜小不宜大。
就算鯽魚耐寒,它也沒有夏季的開口大,它們也---,鯽魚也會像別的魚那樣抱團聚在一起,以尋求溫暖。所以在較大的水域中,鯽魚大多會---在溫度更高一些的水中央深水區,如果在岸邊垂釣是夠不到它們的,因此選擇釣小水域更能釣到鯽魚。
二、魚線宜細不宜粗。
這一點是老生常談,但并不是所有釣友都能做---的,怎么講呢?其實就是只要能---不頻繁地切線,魚線是能多細就多細。在此給大家說個搭配數據,大家可以直接套用。釣鯽主線用0.6-0.8的,子線就可用0.3-0.5的,基本就是這個比例。
三、魚餌宜濃不宜淡。
冬季用餌講究的就是要腥要濃,因為冬季的水太冷不利于氣味的傳播擴散,味道濃一些的餌會有---的水下穿透力,更能誘魚。另外冬季魚也更喜歡腥餌,這主要是為了過冬而需要在身體中存儲能量。
四、打窩宜少不宜多。
既然釣的是鯽魚,那么之前常用的拋窩、鉛皮帶窩、打窩器等都別用了,咱只需在雙鉤上捏上大拇指大小的餌團就可以了比釣餌大,然后往釣點定1點拋投,4、5下后就能開釣了。為什么呢?首先因為鯽魚小,再加上冬季吃得更少更精,---多的窩餌就會把鯽魚喂飽了,那么它很可能就不再咬鉤了。
生大蒜究竟能不能釣大鯽魚1000g新鮮大蒜大約含蛋白質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纖維為0.7g,它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殺菌、消1炎作用。如果單從蛋白含量來看,大蒜與紅蟲、蚯蚓甚至商品餌有一定的差距,鯽魚魚餌價格,但它的理療作用不可小覷。
水質下降、食物變質等因素都會造成魚兒身體不適,食療比如吃具有殺菌、消1炎的食物是魚兒恢復---的一種途徑,在這些食療菜譜中,就包括大蒜。
從成分組成看,用生蒜釣鯽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影響鯽魚攝食的因素很多,并不僅僅只看成分這么簡單,比如還要考慮它的味型甚至狀態。
大家都知道,鯽魚屬于雜食類動物,尤其喜食腥、甜、奶等氣味,而大蒜卻有一股辛辣的味道。
筆者曾經為了避免小雜魚鬧窩買了幾包據說能熏跑小魚的小藥,名字叫做“小魚快跑”。當時打開包裝袋以后就有一股明顯的辛辣味道,與搗碎的大蒜味道非常相似。也就是說,小魚對大蒜本身的味道比較排斥,這恰恰正好符合我們釣大鯽魚的需求。
可能有人會問,這種辛辣味道既然能把小魚熏跑,會不會把大魚也熏跑呢?當然也會。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地控制大蒜的用量了。如果我們把味道調制到既能把小魚熏跑又能讓大鯽魚接納的程度,這就是一款垂釣大鯽魚的上佳餌料。
從狀態角度來說,大蒜的蒜瓣比較大、質地較硬,即使大鯽魚也很難一口吞咽。不過這個問題---解決,用剪刀把它剪成片狀或者塊狀直接掛鉤即可。
其實大蒜早就被應用到了餌料生產當中,比如蒜粉、蒜味顆粒等,這也說明了大蒜是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