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質熱處理的要求
1、在設置調質熱處理參數時,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帶來的誤差,并加以調整。
2、淬火保溫過程中應經常通過窺視孔目測爐溫,并同儀表核對。
3、淬火零件冷卻到室溫后,應及時進行回火,熱進爐,淬火回火時間間隔不得超過4個小時。
4、零件淬火后,回火前的硬度值應大于或等于零件技術要求的上限值。淬火后硬度每爐一件,根據檢查結果適當調整回火溫度。
5、回火后硬度檢查,車床導軌淬火生產線那個牌子好,每爐兩件。
6、每次熱處理結束后,操作人員應在熱處理記錄紙上填寫日期、產品名稱、材質、設定溫度、保溫時間、操作者等相關信息。
操作水平影響調質工件的
影響調質工件的,操作工的水平是個重要因素,同時,還有設備、材料和調質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
一工件從加熱爐轉移到冷卻槽速度緩慢,工件入水的溫度已降到低于ar3臨界點,產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組織,達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卻液要講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時間。
二工件裝爐量要合理,以1~2層為宜,工件相互重疊造成加熱不均勻,導致硬度不勻。
三工件入水排列應保持一定距離,過密使工件近處蒸氣膜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調質和淬火的區別?
調質和淬火:都是材料熱處理只是工藝步聚不同,它尤如燒菜,一個是煎另一個是炸。
調質:通常指淬火+高溫回火,以獲得回火索氏體的熱處理工藝。 方法也就是先淬火,淬火溫度:亞共析鋼為ac3+30~50℃;過共析鋼為ac1+30~50℃;合金鋼可比碳鋼稍稍提高一點。調制淬火處理基本內涵鋼的熱處理工藝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熱處理等方法。淬火后在500~650℃進行回火即可。調制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強度、塑性、韌性都比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淬火:通常指淬火后不再高溫回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亞共析鋼或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的材料必須達到一定的含碳量,a3鋼含碳量太低不適合淬火與調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