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樁圍堰施工技術在我國已經成熟,根據規范要求,其封底施工要求較高,因為封底直接影響到承臺的施工。因此,在封底時主要應注意以下事項:
1、坍落度的控制原則是先小后大,前期宜小以便埋導管,后宜大,以便砼頂面平坦。根據現場情況作適當調整,鋼板樁圍堰基坑支護,原則上仍應控制在140-200mm之間。
2、應制作較規范的測錘,不得用大螺帽、卸扣等代替,以便較準確的分清砼與浮泥。
3、在澆筑過程中,連續測量砼面的上升、擴散情況,認真控制砼頂面高度,控制目標是封底標高誤差在±10cm以內。
4、避免澆筑過程的停頓,---連續澆筑。
5、通過測錘測繩和其他輔助措施檢測浮泥厚度,---時進行吸泥處理。
6、在導管轉換位置的過程中,注意吊裝安全。
7、導管懸空應嚴格控制在20~30cm,防止---砼下放后導管脫空的現象。
8、h如出現個別地方不足時,重新補料時,將導管插入已澆封底砼不小于50cm,以---封底砼的。
上世紀初,鋼板樁在歐洲開始生產以來,就逐步在歐洲、日本等和地區的永0久性工程和臨時性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永0久性工程如:岸壁、防波堤、護岸、船塢、碼頭、人工島、水、船閘、地下隧道、路堤、擋土墻、防滲墻、地基加固等;臨時性工程如:圍堰、基坑圍護等。上世紀六十年代,鋼板樁圍堰廠家,西方主要經濟發達已經普遍使用鋼板樁,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在亞洲,日本0先使用鋼板樁。1903年日本首0次進口鋼板樁,1931年八幡制鐵公司開始生產鋼板樁,經近80年的發展,日本在鋼板樁產品研發、設計研究、施工工法以及樁工設備制造等方面均達到了---水平。
據了解,國外熱軋鋼板樁的消費結構大致是:60%用于---使用的永0久性結構,約40%在臨時結構中反復使用。
在二十世紀50年代,我國首0次在鐵路橋梁、圍堰施工中使用鋼板樁,60年代在葛洲壩使用鋼板樁作圍堰。之后因受當時的價值觀影響,加之廉價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作用及國內生產技術的制約,導致鋼板樁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十分緩慢。0
我國是鋼材大國,年鋼鐵產量占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們不是鋼材強國,鋼板樁圍堰出租,的鋼結構材料基本上依賴進口。從百度網“鋼板樁及其在國外的應用概況”作者:admin 發表時間:2010-8-26一文和中國鋼結構協會官0方唯0一指0定月刊《鋼構之窗》有載,近年鋼板樁年消費量為300萬噸左右,在亞洲地區,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年消費量達50萬噸,而我國的鋼板樁年消費量僅為3萬噸,遠遠落后于發達和地區。
我國建筑工程鋼結構的使用普及率較港口水工行業早,0大的鋼結構建筑---北京鳥巢用鋼量2.4 萬噸,工業廠房及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輕鋼結構的也越來越多。
港口水運工程業界,鋼板樁的使用量比起我國水運建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使用普及率非常低。
雖然1998年已經頒布了《格形鋼板樁碼頭設計與施工規程》jtj293-98,就說山東省幾十個港口碼頭還是全都采用重力式或鋼筋混凝土樁基結構。筆者從事港口水工設計20余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泰安鋼板樁圍堰,主持了20萬噸船塢鋼板樁圍堰工程施工,對鋼板樁才有了全新的認識。鋼板樁是一種可重---用的綠色、建材,具有高強、輕型、止水性好、耐久性強的性能和美觀的視覺效果應用在城市橋梁時。
1在鋼板樁施工前要周密布置,合理解決靜載區和動載區施工問題,由于采用鋼板樁支護,取消了原靜載區運輸通道、pccp管材堆放、履帶吊,所有施工作業均在一側進行。更要做---挖土倒運、管材堆放、安裝設備布置問題。
2打樁過程中有時遇上大的塊石或其它不明障礙物,導致鋼板樁打入---不夠,采用轉角樁或弧形樁繞過障礙物。
3鋼板樁雜填土地段擠進過程中受到石塊等側向擠壓,作用力大小不同容易發生偏斜,在發生偏斜位置,將鋼板樁往上拔1.0~2.0m,再往下錘進,如此上下往復振拔數次,可使大的塊石被振碎或使其發生位移,讓鋼板樁的位置得到糾正,減少鋼板樁的傾斜度。
4鋼板樁沿軸線傾斜度較大時,采用異形樁來糾正,異形樁一般為上寬下窄和寬度大于或小于標準寬度的板樁,異形樁可根據實際傾斜度進行焊接加工;傾斜度較小時也可以用卷揚機或葫蘆和鋼索將樁反向拉住再錘擊。
5在基礎較軟處,有時發生施工當時將鄰樁帶入現象,采用的措施是把相鄰的數根樁焊接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