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植、定植的概念和作用
1.移植、定植的概念
法桐苗圃培育的法桐苗木,隨著苗齡的增長,對生長空間、營養物質和光照、水分的需求越來越高,為此,在生產上就通過移植來加以解決。
1移植 又叫換床,即將法桐苗木從原育苗地移到另一個育苗地栽植的過程。
2法桐定植 經過移栽后的株行距,如果預計其營養面積能滿足生長需要,而不再需要移植時,稱為定植。
所以,法桐移植和定植是兩個方法類同的工序,而性質上又有區別。這一環節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只有通過不斷擴大株行距的移植,法桐苗木才能長大,才能培育出合格法桐苗木。
2.移植的作用
法桐移植擴大了法桐苗木地上、地下的營養面積,改變了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使法桐苗木地上、地下生長---。同時使根系和樹冠有擴大的空間,可按園林綠化用苗的要求發展。
法桐移植切去了部分主、側根,使根系減少。移植后,促進了須根的發展,有利于法桐苗木生長,可提前達到法桐苗木出圃的規格,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法桐苗木移植成活率。
移植中對根系、樹冠進行---、合理的修剪,人為調節了地上與地下生長的平衡,使培養的法桐苗木規格整齊、枝葉繁茂、樹姿優美。
1.樹種簡介
法桐竿高0.7~1.5m,直徑4~8mm,節間長2.5~5cm,圓筒形,中空,節下方被紅棕色毛環。籜長20~23mm,宿存;籜舌頂端呈弧形,兩側有少數須毛。枝條出于竿之每節,小枝具2~4葉,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5cm,寬4~10cm,葉緣具小鋸齒,葉片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法桐散生銀色短柔毛,次脈15~18對,小橫脈明顯。圓錐花序。筍期4~5月,花期6~7月。
2.繁殖方法
法桐種子難以獲得,多采用分株、埋鞭繁殖。
1法桐分株繁殖 每年春季,選擇健壯的法桐,將法桐成叢挖起,并依據法桐的大小,將其從基部分開,每叢2~5株。分株時需多帶宿土,注意保護好分蘗芽和根系,同時剪去1/2~2/3的法桐枝葉。
2埋鞭 春季法桐出土時,挖取圃地中殘留的竹鞭,挖取時注意不傷竹鞭和側芽。法桐選擇側芽飽滿、根系健全的鞭段,將竹鞭截成10~15cm的鞭段,鞭芽處注意多留宿土。將鞭段連續平放于橫向開溝的苗床溝內,芽向兩側,覆土壓緊后,用稻草覆蓋,并及時澆水。
3.常規栽培管理
新栽法桐當年生長出的法桐,需加以保護,若母竹傾斜或出現根際搖動,及時設立支架。每年分別于3~4月和8~9月各進行一次松土除草,---法桐生長所需的養分和生存空間。松土除草時需注意不要損傷竹鞭、竹芽及筍芽。新栽法桐在年內如遇土壤干燥應及時灌溉,積水應及時排水。
10公分原生冠法桐,一般移栽苗圃或者工程使用均截頭去枝,根據法桐的生長情況分為一級樹或者二級樹,二級樹在山東濟寧法桐基地一般稱為彎法桐,一級樹基本桿體通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