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烘干機內空氣循環進行了深化的研討,次提出了空氣旁通率的理論計算方法和溫差理論,還對單級和兩級緊縮高溫熱泵進行了實驗,實驗表明:單雙級緊縮熱泵的均勻能量回收率分別為25.55%和33.63%,而且能量回收率與出水量呈正比,單機緊縮---耗高出雙級緊縮23.05%。烘干機是一種半封閉式熱泵干燥體系,并樹立相關數值模型,蓮子烘干機,經過研討發現:所樹立的模型可模擬出實踐的烘干進程,并預測出設備的性能參數,干燥樣機的均勻cop可達3.34,smer可達1.935kg/(k wh),節能作用較好。
烘干機
國內熱泵烘干技能操控體系的研討胡飛等研發了一種熱泵烘干機的自動操控體系,烘干機可以對干燥溫度,風速,干燥時刻等進行設定和自動操控,蒸汽烘干機,并可實時檢測干燥中的各種參數,烘干機有著較高的操控精度。倪超等將數據收集與---技能、自動檢測操控技能和熱泵干燥技能三種技能相交融,開發出一套監控體系,該體系可靜確操控熱泵干燥進程中溫濕度,烘干機,并可對數據進行實時顯現、歸檔、信息報警。對等設計了一套烘干機熱泵干燥在線監測系統,該體系以筆記本為主機,compact daq數據收集平臺為從機,經過ds溫濕度變送器對干燥室內的溫濕度進行實時監測,蘑菇烘干機,并在電腦屏幕上直觀顯現參數變化。
烘干機
熱泵烘干技能在國外的使用與開展
(1) 烘干機在國外的使用卡諾在1824年首先提出的熱力學循環理論是熱泵的理論基礎,同樣也是熱泵干燥的理論基礎。william thomson在1852年提出熱泵的---,1917年德國卡賽伊索達制造廠在工業生產中使用熱泵技能,1943年sulzer公司將熱泵技能使用與地下室的除濕設備上,1950年,美國得到了熱泵干燥的權。法國在1970到1977七年時間里安裝了近千臺用來干燥木材的熱泵干燥設備,到1980年大概有3000家木材干燥廠使用熱泵干燥技能。在20世紀60時代日本也開端烘干機進行研討,1987年日本已有各種熱泵干燥設備大約3000套。
烘干機工質在國外的開展k.srinivasan研討了r11、r12b1、r21、r113、r142b、r216七種工質使用于蒸汽壓縮式熱泵的熱力學剖析,烘干機給出了這些工質的習慣溫度范圍。研討標明這些工質均適用于30℃到100℃的熱泵干燥體系。s.karagoz等對r22和r134a及其混合工質別離用于熱泵體系做了實驗并進行對比剖析,研討標明:混合工質可以使烘干機有更高的功率,當兩種工質各占50%時候有醉大的cop。peter等改進了熱泵干燥體系,將烘干機熱管裝在蒸發器前,以其用來吸取濕空氣的熱量,烘干機經過蒸發器干燥后又把這部分熱量釋放到空氣當中,烘干機使其升溫,提高了體系的功率。k.comakli等對r404a和r22混合工質代替單一r22工質進行了研討,通過多種因素考慮,醉后得出結論:50的r404a和50%的r22混合制冷工質可代替單一r22工質。ferdinando mancini等對co2做工質用于干燥機做了實驗研討,認為---做熱泵工質與r134a做工質的能耗基本相同,但運行時間增加9%。
烘干機
烘干機輔佐電加熱能量調理
當物料烘干工藝過程中,物料間的溫升速率過慢,熱泵機組自身的能量調理還不能滿足要求時,控制器根據溫度傳感器輸入的信息,打開輔佐電加熱器,對通過冷凝器的空氣進行二次加熱,用于滿足物料間的溫升速率的要求。
烘干機的整體結構
以濕香菇500kg的目標容量建造烘干房,烘干機包含加熱室和物料室兩個部分,熱泵機組的蒸發器部分放置在烘干房外部,冷凝器部分放置在烘干房內的加熱室中,烘干房物料室上端設置有回風通道回風通道設計詳見第三章熱泵型香菇烘干房不同送風方式比照分析,烘干房兩旁邊面接近頂端的上部分別設置有排濕/排熱風機口,烘干機底端下部設有新風口,檢修口位于烘干房旁邊面接近底端的下部。烘干房的內部尺度為5400×2200×2100mm長×寬×高,其間加熱室內部尺寸為1500×2200×2100mm長×寬×高,物料室內部尺度為3900×2200×2100mm長×寬×高,烘干機新風口尺度為800×300mm長×寬,排濕/排熱風機口尺寸為350×350mm長×寬,檢修口尺度為800×500mm高×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