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重點用能單位和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管理,推進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及時將年度能耗總量和能效水平“雙控”目標分解下達“千家”企業;推進省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目前省重點用能單位能耗數據自動化采集暨能源信息-系統項目已投入使用;組織開展能源審計、節能診斷活動,推動節能服務進企業。---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工作,完成了對19家企業的工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對3家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進行能效專項監察;開展能效達標對標,能源計量制度,積極鼓勵企業開展能效達標對標活動,將能效達標對標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市縣、重點用能單位年度節能考核;積極鼓勵企業申報能效“”。
圍繞提升節能精細化管理水平,組織144家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審計工作。開展“百千萬”重點用能單位行動,建成市級節能監測服務平臺一期工程。做好重點用能單位日常管理,組織推進全市219家重點用能單位完成了能源管理體系,評選了大劇院等44家單位為市級能效“”。
堅持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能源審計。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重點用能工業企業開展能源審計,分行業逐步展開。通過能源審計,掌握重點用能工業企業能源利用狀況,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用能效率。同時,著力發展一批集監測、咨詢、診斷等為一體的節能服務機構,壯大節能產業發展。
選擇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一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鋼鐵、化肥、氯堿、輪胎等行業的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工作。各能源審計機構要按照《管理辦法》的要求,實施能源審計工作,編制《能源審計報告》。被審計企業要依照《能源審計報告》,查找薄弱點、找準挖潛點、制定提升點,編制《節能規劃》。把能源審計工作與實施能效“”制度結合起來,作為被審計企業參與能效“”評選的重要依據。
鼓勵非重點用能工業企業自主開展能源審計,提升用能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報紙、網絡、期刊、電視、廣播等多種媒體,宣傳能源審計工作,提高用能單位節能意識和節能內生動力,營造科學、合理、節約、安全用能的市場環境,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能源審計工作的---氛圍。
利用中央和省財政資金,支持建筑節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綠色節能項目、能源計量體系建設、淘汰落后產能、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等試點項目建設。組織申報鼓勵發展的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引導和推動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組織開展兩次用能權交易,累計成交190.5萬噸標準煤,成交金額1.093億元。落實居民階梯電價及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水泥和電解鋁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利用電價的杠桿作用,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引導高耗能企業綠色發展。
組織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平臺建設,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組織開展燃煤鍋爐能效提升工程,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鍋爐能效普查和能效測試,不斷提升鍋爐節能、水平。圍繞全省能耗雙控目標,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完成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認真開展能效標識---檢查,對全省能效標識備案生產企業實現全覆蓋。積極推進重點用能行業能效“”創建,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宣傳節能法規標準,普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知識和理念,推動形成崇尚節約、合理消費與低碳的社會風尚。
|